中华周易研究会
中国方志概述 - 江湖黑话
江湖黑话

各行各业都有自已的行规和切语,用以标明归属。打拳头、跑解总曰“爪子”突出手艺二字。其源实始于古人本能“爪子牙之利”或“爪牙之臣”的说法,或藉用“手搏”、手臂等说。故对专门卖拳艺的人称为“边爪子”;这是指二人以上说的。至于一人卖艺则称“扁利”。由此可见,行会名分之细。

清代镖行兴起,为武术事业的发展起了宣传和普及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少副作用,特别是在思想领域的不良影响,但从镖局的业务上说有它积极的一面,补偿了当时交通运输、保险安全的不足,可是它服务的对象只是官僚、地主、富商世贾,保的多是不义之财。后来,保镖又扩展为护院、私人卫士,妓院,武人充当打手的面目就更昭然若揭了,这些都是暴露出与武德背道的实际,由镖局培养出来的新接班人,也必然充满了江湖上的没落 思想和风习。原北京八大镖局中,规模最大的为会友镖局,它的后台是李鸿章,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均设有分号,知名的拳师和工作人员有千余人。他们所以能通行南北,一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撑,二是各水陆码头的帮会组织,沿途绿林好汉,豪门缙绅,武林高手均给开放绿灯。唯一的威胁是那些吃手米饭的强贼,他们六亲不认,志在夺取财宝。这就只能由镖师以武艺应战了。

镖局上通官府,下结绿林,形成三位一体有的有机组织,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如绿林好汉、江洋大盗,一旦因事进都市,住在镖局里,若非国家命令捉拿的要犯,侦缉人员就会闭上一只眼睛,放弃监视任务。离开时镖局还要将其护送到安全地界,并赠厚礼。所以在镖行的师徒制中除传武艺外,还要兼教江湖上的行规、唇典。现在拳谱中还载有常用的交际礼节。

绿灯讯号即旧时所说的:“三寸舌胜过千万者。”因为镖局的旗号、喊号规、听讯号,而“唇典”则非江湖道上的信条,视为礼俗、义气的根本,绝不外传。

唇典的始源

春点、寸点、唇点皆江湖的隐语,俗称黑话,是通过语言讯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它与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恣态相到辅用,都表示着主、客两方的心愿的意图,但最终还是要通过隐语为钥匙打开双方的心扉。旧话杂乱,故以唇典正名。唇与春、寸音近,故统一为唇;行话既全国一致,或大体相同,并且为同道所信守不移,则易点典更加贴切,故称之为唇典。

人有乳名、学名、字和别号;物也有器名、神名、隐名。这些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使用的时间、地区和范围也不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器物名称的演变是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和人的心理因素。《太公兵法》为兵器冠以神名,是为了教战,而王建军中隐语则是别有用心。他在少年时,原为乡里的无赖,里人称之为贼王八。但他对社会下层的情况了若指掌,为求生存多行谋诈,及欲建大业,故又能善待士。王在任永平军节度使时,就潜有篡逆的预谋,故在军中多用隐语,以掩人耳目,而达到自已扩军备战的目的。即帝位后,则隐语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从唇典的史源说,王建的隐语似乎是早期唇典的开端,而它的源始应视为《太公兵法》。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名称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等,应有尽有,几乎成为第二种专业语言系统。

人体器官名称

头为瓢耙(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杆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职业

(1) 保镖的称挑竿,为响卦。

(2) 江湖卖艺为生的为躺、撂竿或模杆,为变卦。

(3) 教场子的称戳竿,或枝竿,为外卦。

(4) 为人护院的称蹲竿,为内卦。

(5) 卖膏药、打弹子者曰弹弓图。

(6) 做戏法、鸣锣聚众、吞吃对包李子。

(7) 卖膏药用铁捶自打者日边汉。

(8) 画符而用火烧铁条者曰三光鞭。

(9) 卖武场日圈子,卖武艺日扁利子,卖拳人日边爪子。庄稼拳日地崩子。漂托是亮拳,属于表演性质。嗔托是比较武艺高托是打架,赃托是打他,听托是不如他。构子是指手快,马快的指脚步快。

(10) 人称:父曰日宫,母曰月宫;兄曰上牌,弟曰才子头;师曰本,徒弟曰利,兵为令生,兵勇为柳叶生,武秀才为西魁生。对别尊称,曰老元良或老夫子;表示谦逊,曰无有元良,就是不敢不敢经先生自居,仅说骗饭而已。

(11) 行规:住在栈内的同行道人,早晨一律不搭话,惟恐开大快,即“大忌”的意思,若有人“犯”了,就要赔偿一天的用费。黄昏回寓后,就可以纵谈天下之事,不受行规的约束了。又如出门时包袱口向外归家或在人家久住,包袱口则向内。住店时饭无钱,就把筷子放在菜碗上,内行店家一望便知,而后再经过问答,进一步证实以后会得到资助。

生活

1、 衣:长衫、棉袍曰大蓬子;帽曰功子,鞋曰铁头子或提壳……。

2、 食:饭曰汉;煮饭曰熏汉,吃曰闵汉。挂面为千条散……。

3、 住:屋曰窑子;住曰杜;归屋曰蓑衣窑子……。

4、 行:出门曰出客;走曰攻;路曰线子;飞墙曰越马;扯活罢,是因风贤紧而逃走,或曰亮工。

礼仪

江湖上无论知与不知,在待人接物上,都是以礼为先 。作礼的目的,一是表示个人心胸坦荡,谦虚谨慎;二是侦察和发出联络讯号。如走镖途中,进街时,刀把朝前;进店后,则朝后。出店时刀把朝前,出街则朝后。有朋友要看刀时,则用大拇指将刀挑起,刀刃朝外,这是警惕非常,具有防御性的礼节,使对方拨刀后不能做势,与古代呈献刀、剑之礼有别。以武会友。在交手前,为了首先摸清是否一家,先站开成马步,随即将左拳横置右掌虎口中,掌心向外与胸齐高,先退后三步,再进半步,而后道声“请”字若对方以同样礼节相还,就是一家人,不必再交手了。其它拳派礼节,则为左掌,拱手齐眉。痛禅师则以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眉。痛禅师则以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用示反背胡族,心在中国。以上诸种名为礼节,实则藉举手之机,先封住自已门户。一旦遭意外袭击,就可立刻变势应敌,这是习武者必备的戒心。镖师在押镖途中,如见到路面被破坏,或撒有蒺藜及其它障碍物时,就会意识到有敌人伏击,立刻即会告诉其他人将镖车圈在一起,亮出刀枪,守住镖车四周。不解的是他个人为什么要放下武器,徒手走向敌人谈话。谈话内容大意是,拦路抢劫者问:“吃的谁家的饭?”镖客答:“吃的朋友的饭。”再问:“穿的谁家的衣?”答:“穿的朋友的衣”之类的话,可以这样解释:没有盗贼,就不会有保镖的,故曰吃的朋友的饭。但这似乎也没有说明这两个对立面的微妙莫测的关系。现抄录《三皇炮捶拳谱》中有关的两段原文,供读者参考。

其一 镖客与强人对话

先道辛苦,贼石油闪路,贼不说那里打钱(尖),那里住宿;请朋友哪里搬山押(呷)俱是兄弟我的。见了佛教的,称他呆同保四提大把。路遇拦路之言,朋友不必拦线。远不截客近不差良。抄必差柴。

这一段记载,虽不详实,但可见到龙的道 尾了。镖客虽然有些惶悚,但并非卑躬屈膝,一味乞怜,而是有见地的想方设法打开僵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宁可出点买路钱,也不愿诉于武力,伤害了江湖义气。

其二 房上贼与护院对话:

贼要在房上。咱说云棚里马撒,又说是朋友请下池来,搬山押各(呷渴)。贼要在头来、或是里,咱说片马。要在房上,咱称他天上登云的朋友。贼说:看见了,腰里页(掖)着个脑袋。房上有天窗,贼在上边为天被上朋友,远彩高卦勉(免)战,各顾其路。我管马里,不管马外总是荣笔;我花马里,你花马外,俱是一家。要是朋友摇摆乔肖,越马风肖,要还不肖,有意落他(地),即班山喝酒,呷渴茶,呷崩吃饭各密。山居凑肯(啃)草过黄。响卦走高,俱是一家;合家朋友,吃遍天下,脚踮之地,让与兄弟吃。是朋友知升点作,如要飞叶子、飞冷子,别说朋友不留面。崩星子,片腰子、圆条子,如要受敌,勉(免)取后悔……。

这段软硬兼施的谈话,似乎比较近乎江湖情谊,但非正义。既称其为贼,就应该拿归案,方见英雄本色。武人不尚侠义,岂不是真的成为“侠以武犯禁”了吗?

唇曲可能是先有口语,而后汇集成书,由于口传心授和传抄中的错误,难免有鲁鱼亥豕之变,再加上隐语非外人所能理解,故词语涵义多不能解。目前,民间仍留着一些比较完整的唇典资料,若能广为收集整理成册,对研究武术史和社会民族风习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To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