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门之神
第一节门之神
1.《礼记》:祀户祀门
古代五祀,其中门、户占了两项。《礼记》载“祭五祀”,东汉郑玄注释为门、井、户、灶、中(上雨下留)五种。两相参照,可取东汉《白虎通义》:“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上雨下留)。”此五祀,为门神户尉、井神、灶神、士神的滥觞。总观五项,有关水、火、士的神灵,慢待不得,要祭;但却又比不上门和户的双双受礼拜。这是对“衣食住行”中第三条格外偏向?其实,门、户之祀的含义,远超出建筑物的范畴。
《礼记》存“孟春之月其祀户”,“孟秋之月其祀门”之说。郑玄注解:“春阳气出,把之于户内阳也”,“秋阴气出,把之于门外阴也”。户内门外,与四时阴阳联系起来。先秦典籍《吕氏春秋》讲,孟春之月“其祀户”,仲春之月、季春之月亦然;秋季的三个月则祀门。这是、整个季节的祭祀。东汉高诱解释说,孟春“蛰伏之类始动生,出由户,故祀户”,“孟秋始内”,由门入,故祀门”。东汉两个学问家,注《礼记》的郑玄和注《吕览》的高诱,讲法虽不尽相同,但着眼点都是时序往复带给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户和门出入口的意义已被抽象出来,户和门成为符号,古人既祭祀这对符号本身,更是借用户或门的符号意义,与其它符号搭配组合,表达一种顺应自然又引导自然的愿望。
班固《白虎通义》所载,也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内备自守也。
“顺五行”,放眼天地间。门、户被当做一种界面,古人希望通过它来实现与大自然的沟通。
门和户的这类符号意义,在古代祀典中多有运用,如季春之月在城门磔犬羊以毕春气的风俗、伏天城门杀狗以彻热毒恶气的风俗等。这方面的内容,本书将在岁时习俗一节中谈到。
祭门祭户,关于物的崇拜;门神户尉,则为神祗。两者之间,不能说没有联系。最先将“门”“神”二字连用,是为《礼记·丧服大记》注解的郑玄,他写道:“君释菜,礼门神也。”
祭祀门户的古风,后来溶入关于门神的信仰习俗。例如,清代宫廷仍循五祀旧制,《清史稿·礼志三》记,岁孟春宫门外祭司户神,孟秋午门西祭司门神,但这司户神、司门神,总似乎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的影子。历代皇家最遵古制,这是清宫保留五祀的原因。可是其五祀中的祭户、祭门,已同祭神相混合。
民间似乎是另样情景。《荆楚岁时记》:“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春祀户秋祀门,演变为每岁一次,逢正月十五日作一番表示。祭门户的风俗虽有流传,然而,不仅祭祀时间和频率有变,而且,其着眼点限于一门一户,已远逊于先秦时代那种驰思天地间的大视野了。
2.守鬼门的神荼郁垒成门神
天地之间有没有门神?对此设问,“无神论”提供的答案自然是无懈可击的。可是,从古到今,世上却有削木造像的门神、印纸绘形的门神,林林总总,显示着人类造神的奇观。神荼和郁垒就是其中“资深”的一对。
清代陈彝《握兰轩随笔》说:
岁旦绘二神贴于门之左右,俗说门神,通名也。盖在左曰神荼,右曰郁垒。
清代尤侗《民斋续说》卷八讲郁垒居有为上:“人家门符,左神荼,有郁垒。张衡赋云,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引了东汉张衡的话。
关于神荼和郁垒,较早的记载见于东汉初年王充《论衡·订鬼篇》所引《山海经》: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山海经》的成书,大约经历了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的漫长时期。上引一段文字,今本《山海经》不存,其行文特点也与今日所见《山海经》有所不同。神话学家袁珂认为,或许当年《论衡》作者误记为《山海经》,其所引当是汉代或汉代以前的书。
《论衡·乱龙篇》也谈及这两个门神:
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神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制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不吝篇幅引录以上两段文字,为了借二者相互补充,以观全貌。首先,神荼、郁垒兄弟俩本是守鬼门的。度朔山有棵繁枝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枝遮盖的东北角,为万鬼出入之处,叫鬼门。神荼、郁垒在那里监察和统领众鬼。他们手里拿着芦苇制成的绳索,将妄为人祸的作恶之鬼捆绑了,去喂虎。
其次,上古神话人物黄帝将神荼、郁垒从鬼门请到人间,制成一种典礼,以驱恶鬼。什么时候派用场呢?东汉末年应助《风俗通义·祭典》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像,除夕时置于门旁。
再次,黄帝云云,不过神异其事而已;“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说明热衷于神荼、郁垒守门御凶的,其实不是黄帝是皇帝——县官,古代称都城京畿之地为县,称皇帝为县官。
神荼郁垒是度朔山鬼门的守卫神,东汉蔡邕《独断》直言之:“……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神荼与郁垒居其门,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神荼郁垒守门,当初是削刻桃木,雕塑成门神的。这批人也叫“桃梗”,《战国策·齐策》写到它: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代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代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上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如何耳?’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劝阻的话听多了,孟尝君已厌烦。就有来人不说人事说鬼事,讲了个寓言故事,内容是土捏的泥人与桃木削的木人之间的对话。为什么称此为“鬼事”呢?上偶又叫涌,始作俑者为何?为殉葬。土偶人自然属于鬼事。削桃木为人叫桃梗,这桃木人的身世,神荼郁垒神话已有解说,它来自“鬼门”前的大桃木,又专能治鬼,也算是“鬼事”范畴,或者说简直就是以“鬼”治鬼。《战国策》的这段文字说明,战国时代已有削刻桃梗、饰为门神的风俗。
在神话的世界里,度朔山奇大无比的桃树,营构出神奇的氛围。古人画神荼郁垒图,不忘以桃树为景(图32)。门神习俗,不仅以度朔山故事为说词,还从神话故事中借取“道具”——桃木。立在门户的神灵象征,叫桃人也好,桃梗也罢,它们均是削刻桃木的制品。在创造了门神的古人那里,桃木既被用为载体材料,又被当做符号材料。《太平御览》引《典术》: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桃木本身即有制百鬼的神功,取它来削刻桃人,象征门神,料质的含义复加造型的意义,可谓双加料。
桃木治鬼的传说也是丰富多彩的。《淮南子·诠言》说,“羿死于桃囗”。东汉许慎注:“囗,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这讲的是《孟子》中“逢蒙学射于羿”的传说。羿以善射闻名,逢蒙拜师学艺,学成后恩将仇报,从老师身后下毒手,举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后脑勺猛砸。羿死后,做了阅领万鬼的官。古人关于桃木辟邪的联想,与这一神话故事有关。试想,桃木棒连统领众鬼的羿都能击杀,用来制鬼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外,在古代神话里,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化为桃林。将桃树说成是追赶太阳的英雄所化,这大概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辟邪的一个原因吧。
天下树种万干,桃树枝于色若紫铜,富有光泽。桃木棒结实而有弹性,用做击打或防身,自是良器。这些特点,或许便是桃木神异传说的初始依据。正是在此意义上,清代俞正燮《癸已存稿》将桃木棒视为神荼郁垒神话的源头,认为审究其义,神荼郁垒由桃椎展转生故事耳。
神荼、郁垒的早期造型,汉代画像石留下图案(图33)。看上去,相貌怪异,表情凶狠,虽似乎更接近于度朔山神话的风格,但其手中已执斧钺。南北朝时,石门线刻的门神身着销甲。以后,神荼郁垒成为古代木版年画的题材,至宋代已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福建漳州的传统门神画,神荼郁垒常以大红纸印制,还让这两个门神骑上了马。山东潍县传统年画神荼和郁垒(图34),满身盔甲,相对而立,虽然威风,却也和善。
3.门上画虎画鸡
门扇上画虎辟邪风俗的神话解释,连着神荼和郁垒。神话中守鬼门的这二位,捉住恶鬼,捆绑了,就喂虎。汉末《风俗通义》说,“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由于朝廷的提倡,这种岁时风俗在汉代已形成。画虎于门,那当是两扇门板各一虎,形成二虎把门的阵势。
大约到了魏晋,鸡开始成为守门辟邪的门上神物。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风俗: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所记新年习俗,同东汉《风俗通义》相比,门上桃符(桃人)、苇索依旧,唯独画鸡取代了画虎。相应的传说故事也编出来。有趣的是,故事的场景未变,情节未变,道具还是苇索,角色仍有两个捉鬼之神,只是以金鸡替换老虎上场。晋代郭璞《玄中记》讲: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样之鬼,得而煞之。
相传是隋代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的注解引《括地图》,也讲桃都山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显而易见,这故事是《论衡》所存《山海经》度朔山神话的翻版。鸡取代了虎,并且,比虎站得高,鸡被想象为高踞于大树之上,神荼和郁垒居其之下。
门上画虎,也并未因为画鸡的后起而绝迹。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
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囗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疟疠也。子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沧耳、虎等。囗为合沧耳也。
这当是唐代风俗的写照。不仅画虎守门,还要写上个具有神秘意味的字。那个字,源自沧耳——与桃人、苇索、虎图并列为汉时岁末大傩驱疫鬼的神物。
至于金鸡食鬼守门户,其解说也并不是仅仅挂靠于神荼郁垒故事。晋代王嘉《拾遗记》载录重明鸟的神话,并言这是以鸡驱鬼风俗的本源:
尧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旦,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像也。
画鸡,原是重明鸟。此神鸟双瞳,能降服妖灾群恶,成为众望所归。有时几年不至,人们就刻木铸金为此鸟,守卫门户,驱除魑魅。这据说是古帝尧舜时代的事。传至晋时,径以鸡代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正月初一为鸡日,门上画鸡,新一年就是这样开始的。
利用谐音,在辟邪的原意之上,复加吉祥的意义,体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清代周亮工《书影》:
正月初一,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画大鸡于石,元旦张之。盖北地类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
陕西神木的传统门画《大吉有余》(图35),突出的是吉祥,大吉——大鸡两相对,驮来摇钱树。
4.打鬼的钟馗
有句名言:“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打鬼、捉鬼,且又置身众鬼中间,役使小鬼为他抬轿举伞,随他出游、嫁妹,使得钟馗故事多了几分趣味,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宋以来,钟馗年画一年一度悬于门。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这些都是新年悬于门上,用来辟邪的。
到了清代,钟馗画在端午节派用场,如《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画天师、钟馗之像……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辟祟恶。”
新年也仍用钟馗图像。康熙五十八年刻本《汾阳县志》记吕梁一带年俗:“图钟馗像悬门,以除虚耗。”这位捉鬼驱祟的门神,于岁暮迎新之际“上岗”。近代河南朱仙镇年画《馗头》,画面是钟馗头部的特写,形象威厉而不恐怖,一手握毛笔,一手持纸卷,上有“新年大吉”字样。
钟馗传说的缘起,见于宋代沈括《梦溪补笔谈》。据沈括讲,宋朝皇宫里曾收藏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的一幅钟馗图,画卷上有唐代人的题记,似写于开元年间。题记的内容是:
明皇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官,上不怿,因囗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措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革郭)及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囗苦顿廖,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写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迄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时,以衡石妨膳,而囗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岁。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乃告天下,悉今知委。
唐玄宗久病之中梦见了小鬼,小鬼偷了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围着宫殿跑;梦中又有一穿蓝衣者捉住小鬼,挖其眼珠,将它掰着吃。经问,回答说是武举不捷的进士,叫钟馗,发誓尽除天下妖孽。经此一梦醒来,唐玄宗的病倒好了。丹青高手吴道子依照玄宗的讲述,画出钟馗像,大得好评。唐玄宗颁有司,告天下,岁暮张挂,用一纸钟馗图祛邪魅、静妖氛。
唐玄宗是个为后世老百姓留下许多话题的帝王,附在他名下的这个钟馗捉鬼故事,自然也为一代代人所津津乐道。
最早提及钟馗的史料,大约是唐玄宗时期大臣张说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其中写道:“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轴……屏祛群厉,绩神像以无邪。”绘神像用来驱邪,指的即是钟馗。唐代刘禹锡也曾做过类似文章。可见,唐时岁末以钟馗图和历书赐给大臣,形成惯例。
辞旧迎新之际,一幅钟馗图,曾成为帝王更迭的导火索。据《新五代史》,吴越王的王位,由钱俊传子,子传孙,至钱佐,传位给弟弟——钱亻宗。钱亻宗年不满二十,少心计,宝座还未坐稳,就对旧臣宿将胡进思耍帝王威风,厉色斥责,卑侮有加。除夕时,画工献《钟馗击鬼图》,钱亻宗又借题发挥,在画卷上题了诗。胡进思看后大悟,知钱亻宗有意除掉自己,便抢先下手,囚禁钱亻宗,迎立钱亻叔为新的吴越王。这段材料,关联着帝王政治史,也是珍贵的风俗史料。钟馗既然是年画的题材,画工除夕献画,可谓应时到节。
到了宋代,沈括有记:“熙宁五年,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上令画工摹拓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由手工绘制发展到刻版印制,钟馗画需求量的增大,当是一个原因。
讲钟馗,沈括《梦溪笔谈》唐明皇之梦常被引用。该书卷六,北宋庆历年间木刻钟馗的一条材料却往往被忽略:
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且不说这木刻钟馗的精巧工艺。钟馗捕鼠,可见这位捉鬼的门神在当时所赢得的世俗性。
元代杂剧之中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民风史料,《盆儿鬼》写到新年贴门神。故事讲,沛梁扁担货郎杨国用外出做买卖,住店被店主杀害。凶手焚尸捣骨,和泥制陶,烧成尿盆,送给邻居张老汉。张老汉夜里频频使用,盆体内的鬼魂不堪其苦,吵闹鸣冤,引得老汉同其对话。张老汉得知盆地鬼是躲在自己衣襟底下进屋的,就骂门神:“好门神户尉也,你怎生把鬼放进来了,俺要你做甚么?”接著有唱词:
俺大年日将你帖起,供养了撒子荼食,指望你驱邪断祟,指望你看家守计。呸,俺将你,画的这恶支杀样势,莫不是盹睡了门神也户尉,两下里桃符定甚大腿?“做扯碎钟馗科”手捋了这应梦的钟馗!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元代习俗,贴钟馗,供门神,新年家家户户的门前景观。
《盆儿鬼》的故事接下去是,张老汉带上那盆,去包公衙门为盆儿鬼叫屈,故事编得有趣。老汉陈述,包公问盆,盆儿无声,弄得张老汉挺被动,被送出大堂。再喊冤屈,包公又问,盆仍不应声。出来后,盆儿鬼对老汉说:“不是我不过去,只被那门神户尉当着,不放过去那。”张老汉第三次喊冤,向包公道明:“只为你那门神户尉一似狠那吁将巨斧频频掐,他是一个鬼魂儿怎教他不就活惊杀。”包公听后道:“是是是,大家小户有个门神户尉。那屈死的冤魂,被他当住,所以进来不得。张千,你去区将金钱银纸来……”烧了一通纸,并念“邪魔外道当拦住,单把屈死冤魂放过来”。结果,曾经探阴山、勘蝴蝶梦的包龙图,面对陶盆,又一次实现了人鬼通话,凶手也就恶有恶报了。
门神像,民居住宅贴,官府衙门贴;元代人有时也要为门神户尉烧纸钱的。这应视为有关门神信仰习俗的材料。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元杂剧《盆儿鬼》这段有趣的细节描写,当是有所借鉴的。请看宋代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中“五郎鬼”故事:
钱塘有女巫曰四娘者,鬼凭之,目为五郎。有问休咎者,鬼作人语酬之。或问先世,验其真伪,虽千里外,酬对如响,莫不谐合。故成安王韩公兄世良尤信呢,导王令召之。巫至韩府,而五郎者不至。巫囗路不自安,乃出。后数日,偶至灵隐寺,鬼辄呼之。巫诘其曩日不应命,曰:“门神御我于外,不能达也。”
故事讲,巫婆四娘能使五郎鬼附体,为别人言说命运,预言吉闪。四娘的灵验,全靠五郎鬼暗中代她出声应付。四娘名气大起来,有王府请她去。她去了,可五郎鬼却没跟进去。四娘心里无底,一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自然无神通可显。几天后,四娘到灵隐寺,五郎鬼同她打招呼。四娘诘问韩府的事,五郎鬼说:“韩府门上的门神把我挡在大门之外,我进不去。”
不需赘言,《盆儿鬼》剧情中可见“五郎鬼”故事的影子。
仍来说钟馗。
将钟馗奉为门神的古人,讲着唐玄宗的梦,传说着梦出钟馗。然而,捉鬼吃鬼,那色彩瑰丽的梦又是如何编织的呢?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此梦由椎出——钟馗即终葵;《礼记·玉藻》“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椎就是大棒槌。顾炎武生活的时代,“今人于户上画钟馗像”。对此,他的《日知录》考证、“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如马融《广成颂》描绘的挥终葵、扬玉斧的场面。在驱疫逐鬼的大傩仪式上,以挥舞棒槌来表示象征性意义;久而久之,挥舞棒槌为大傩仪式所营构的那种气氛、所宣示的那种意义,积淀于大棒,使得大傩仪式的个体符号——椎,即终葵,具有了大傩仪式的整体意义,驱邪逐鬼有神通。顾炎武还举《魏书》的例子:“尧暄本名终葵,字辟邪”。此一例子的说明力在于,古人的名、字往往是相呼应的。
顾炎武所未言及的是,《礼记·玉藻》的一段原文还提到了“荼”——神荼郁垒四字之一。这是《礼记》讲笏的一段话:“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子也。”郑玄注解:笏分等级,天子为(王廷),义为挺然无所屈,或者也叫它大圭,“抒上终葵首。终葵首者,于抒上又广其首,方如椎头,是谓无所屈,后则恒直”。诸侯为荼,荼含有所畏在前的意思,以示对天子的敬畏。笏的形状还是如椎头,“诸侯唯天子讪焉,是以谓笏为荼”。这说明,荼的形状也是笏或棒一类。
北齐《颜氏家训·名实》记,有博学者考问诗友:“玉(王廷)杼上终葵首,当作何形?”答:“势如葵叶。”博学者讥笑之。郑注《礼记》说得明白,“方如椎头”。
可以想象,玉圭的顶端“方如椎头”,其整体不正像人形吗?天子手中的玉圭本就不同凡响,又有此“终葵首”的形状,演变为驱邪的神物,再人格化而成为神,不是很可能的吗?
诸侯的等级低于天子,笏的形状也要有别于天子,称为“荼”,比起“方如椎头”有了变化,变恒直为稍有屈,但那形状同“终葵首”也差不了许多。这“荼”也没有被浪费,神而“荼”,它成了门神之一——神荼。钟馗是大棒,神荼、郁垒也是大棒。中国人造神,就是这般有章法。
应该说,“钟馗”、“终葵”的谐音,只是呈于表面的联系纽带。“以椎逐鬼”,使椎成了灵物,这才是钟馗传说的根。
灵物崇拜进而产生对神灵的崇拜,是古人造神的方式之一,比如,原始崇拜视石为圣物,就有了后来的石敢当之说。棒槌成为钟馗,也是灵物变神灵的结果。
钟馗故事的创作,大约同古时的徘谐文体思路相似。唐代文人写徘谐体,代表作品当称韩愈的《毛颖传》。文中将兔子拟人化,多方描写,且有情节。唐玄宗梦里的钟馗故事,不妨说是对于“终葵”大棒的一种拟人化敷衍。
逐鬼之外,又讲驱魅,于是钟馗故事便添嫁妹内容,仍然借助音同。旧时舞台上搬演这一出,说是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被众鬼弄得面容丑陋,因此落第。愤愤不平的钟馗触阶而死,同乡杜平掩埋了他。钟馗有这番经历,天帝封他为驱邪斩祟将军。钟馗感念杜平埋骨之义,以妹嫁之。
嫁妹,还成为钟馗画的传统题材。清代拓本《钟馗嫁妹》(图36),钟馗妹乘辇,钟馗率众鬼送妹出嫁。小鬼或拉辇、推辇,或提灯引路,或奉一瓶插三戟表示平升三级,或为钟馗擎伞。
钟馗画的常用构图元件之一,是蝙蝠。清代《历代神仙通鉴》说,道士叶法善对唐玄宗讲,混沌初分,有黑白二蝙蝠,黑蝙蝠化为钟馗,白蝙蝠化为八仙之一张果老。这就硬是把钟馗故事挂靠到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蝙蝠化钟馗,所乐道的是“蝠”即福。画面一只蝙蝠,那画即可叫“福自天来”,可叫“降福消灾”。杨柳青传统版画的钟馗图,如《福在眼前》、《恨福来迟》等,皆绘大红蝙蝠,取意在于“洪福”。陕西凤翔传统门画《钟馗》(图37),执剑钟馗单足立地,身旁蝙蝠飞。
钟馗故事的枝枝蔓蔓,嫁妹、迎蝠,如出一辙。请看《斩鬼传》的故事。钟馗被封为驱魔之神,在奈何桥遇到一小鬼,自称本是鼹鼠,饮奈伺水生翅化为蝙蝠,最晓恶鬼藏身处,情愿当向导。《平鬼传》则说,钟馗本与神荼、郁垒一起捉鬼,后来,神荼化为蝙蝠,郁垒化为宝剑。这类续编的故事,虽可资谈助,但古人讲得更多的是嫁走了魅,迎来了福。
5.白脸秦琼和黑脸尉迟恭
明代以来,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对门神是秦琼、尉迟恭。这是两位确有其人的隋唐人物。有趣的是,《旧唐书》卷六十八只载二人传记,恰是他俩比肩——秦叔宝、尉迟敬德。在《新唐书》中,他二人的传记同在第八十九卷里。到了明代,这两位历史人物一并被吴承恩写入神魔小说《西游记》,并随着小说的家喻户晓,成为妇孺皆知的守门神,一居左一居右,双双画在门扇上。
《西游记》第十回回目“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书中说,唐太宗患病,夜梦见鬼,只觉寝宫门外鬼魅呼号,抛砖弄瓦,不得安宁。秦琼自报奋勇,与尉迟恭夜晚把守宫门,使得唐太宗睡了一夜安稳觉。一而再,再而三,两将军连站三夜岗,太宗念及他们彻夜辛苦,吩咐道:“召巧手丹青,传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书中写,以画代人,倒也顶事。
吴承恩描述秦琼、尉迟恭执金瓜钺斧,介胄整齐,写了段赞词,对后世的门神画无疑是有影响的:
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年作门神。
《说唐演义》中有秦琼、尉迟恭救驾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京剧及许多地方剧种搬演。不过,秦琼救的是李世民之父、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尉迟恭救的才是唐太宗。并且,均在两位未坐龙椅时。
京剧《临潼山》剧情,隋炀帝杨广拟夺李渊之妻,愤怒的李渊掷杯占落杨广的牙齿,辞官回太原。杨广亲自出马,装扮成强盗,在临潼山伏击李渊。危急时刻,秦琼经过此地,帮助李渊杀退杨广。这出戏又叫《秦琼救驾》。另一出《尉迟恭救驾》,又名《御果园》:李世民班师,高祖李渊封赏功臣。要封赏尉迟恭时,预谋杀害秦王李世民,以夺太子地位的建成、元吉,硬说尉迟恭救驾之功是假冒,提出在御果园重演救驾过程,并派心腹黄壮扮演对手,阴谋乘机对李世民下毒手。重新演示时,尉迟恭见黄壮心怀歹意,欲加害李世民,唱道:“黄壮假扮单雄信,真杀我主为何情?钢鞭一举追尔的命……”了结了那黄壮,再一次救护了李世民。
昔时,这两出救驾戏很受欢迎,是因为唤作秦琼、尉迟恭的门神像就贴在家家户户门板上。这两出戏,于那一对门神,是一种诠释,却又不尽然——由护帝王之驾,到守百姓之家,其间不是包含着古代的大众幽默吗?
这一对门神,传统年画分别绘为黑脸白脸。东北黑龙江的双城,1926年印行的县志记门神:
俗谓为秦琼、敬德(即尉迟恭),有分绘其像于两门上者。过年时家家购画像分贴之两门上,白面者为秦琼,黑面者为敬德,皆御盔甲、执武器,若守门者然。谓妖魔见之,则却走不敢入门云。
门神黑白脸,清代洪升《长生殿》将他们写得挺和善,有通行证便放行,并不难缠。第三十七出,杨玉环鬼魂,持着土地给的路引,来到唐宫:
呀,原来就是西宫门首了。不免进去一看。[作欲进,二门神黑白面,金甲,执鞭、简上”[立高处介]“生前英勇安天下,死后威灵护殿门。”[举鞭、简拦旦介”何方女鬼,不得擅入。[旦出路引介]奴家杨玉环,有路引在此。[门神”原来是杨娘娘。目今禄山被刺,庆绪奔逃,郭元帅扫清宫禁,只太上皇远在蜀中,新天子尚留灵武,因此大内寂无一人,宫门尽扃锁钥。娘娘请自进去,吾神回避。
这可视为清初民间门神画的写照,面色、装束、武器都写到了。
秦琼持锏,敬德握鞭,这样一对门补画,有些地方就径称“抱鞭锏”。
6.守后门的魏征
钟馗当门神,有时是要去做“后门将军”的。为什么?因为前门通常是双扇,贴配对成双的门神,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后门往往单扉,钟馗画是单幅,贴上正好。旧时北京、开封的年画印制品小幅《钟馗》,即是供贴后门的。
在后门独当一面的门神,还有一位魏征。这位名臣守后门,再让秦琼、尉迟恭守前门,唐朝的文臣武将凑成了个“门卫班”。当年,北京民间木刻《镇宅福神》,为贴单词后门的门画,画面是魏征持剑坐像。
门神魏征被称为“独坐”。《双城县志》所载门神就是唐朝三大臣,说魏征:
后门别有一神为魏征,俗称为独坐。祀门神时,即门前焚香楮焉。
魏征当上守门神,西游记故事是始作俑者。《西游记》第十回书,魏征与唐太宗下棋,盹睡中梦斩径河龙王。这可惹了祸,老龙号泣纠缠,鬼祟门外抛砖,弄得太宗皇帝夜不安枕,大病一场。秦琼、尉迟恭守宫门,后又画像贴门上。前门绝了鬼祟,后宰门又来事。太宗称,夜里后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有人便进多:“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巳。”魏征奉旨,手提宝剑,侍卫后门,一夜无事。《西游记》描写魏征守门时的打扮:
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申敢到?
将魏征比做神荼、郁垒,说成是令邪祟望而生畏的守门神了。
7.门神名单一长串
门神名单长长一串,或者确切地说,被古人选为守门之神的名字可以排成串。其中有神荼和郁垒、秦琼和尉迟恭,有钟馗、魏征,还有: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孙膑与庞涓、伍子胥与赵云、萧何与韩信、马武与姚期、关羽与关平及周仓、裴元庆与李元霸、孟良与焦赞、岳鄂王与温元帅、徐延昭与杨波,有成庆,有穆桂英……
清末著名的四川绵竹年画,以其取材的地方特色、为这串名单增阵容。据王树村《绵竹年画见闻记》,那里门神除秦琼、尉迟敬德外,尚有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十二岁作状元(民间讹传)的梁淑,有三国故事中偷渡阴平攻下绵竹的邓艾,以及《征西》里的秦英和尉迟松。
门神名单长长一串,历史人物、传说或小说人物兼而有之。他们的“门缘”,各有说法。总括观之,可见古人造神的各种思路。
燃灯道人和赵公明,《封神演义》人物。武王代纣,姜子牙帐下有个燃灯道人。峨眉山道仙赵公明则站在对立面,助商作战。山东潍县传统年画的这一对门神,依封神故事的描写,燃灯道人骑鹿,两手分别持如意、乾坤尺;赵公明骑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元宝。燃灯道人头上双凤戏日,赵公明头上双凤戏月,他二人斗法时所用定海珠、金蚊剪也表现在门神画上。当初选这对人物作门神,使冤家聚首,同守门户,真可谓超脱于恩怨纠缠之上,体现了造神者的胸怀:不论哪方神灵,尽可为我所用。孙膑与庞涓等门神“搭档”,也有此种情况。
有些人物当门神,靠原本的“知名度”,妇孺皆知是良将忠臣,是英雄好汉,画像悬门就成了门神。汉高祖刘邦打江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万代传,这二位当了门神。马武、姚期为东汉人物,他们反对篡汉的王莽,是追随刘秀的勇猛之将。裴元庆、李元霸均为《说唐演义》中人物,勇武好汉,当了守门神。孟良和焦赞则是忠义杨家将演义故事的人物,成为一对门神。孟、焦勇猛,曾去穆柯寨会穆桂英,败阵而归,可见穆桂英武艺之高强;穆桂英有心做杨家的媳妇,这才有戏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门神画,一像两图,分贴左右。四川夹江传统门神画(图38),穆桂英英姿飒爽。
三国蜀将关羽,演义小说为其远播忠勇神武之名,经宋明清历代的提倡,渐成同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被奉为关圣帝君。在旧时,关公既是忠义的楷模,又是驱邪辟恶的神灵。这样一个关帝,被我国客家人奉为门神。客家人住宅,大门二门贴门神像——关羽端坐上位,关平和周仓分立两旁。按照古代的民间信仰习俗,关羽是人神之首,是帝。让关公屈尊门神之列,不是对关帝的轻视,而是对门神的看重。
东周列国一对名人,孙膑和庞涓,同从一师学兵法,后共事魏王,庞涓嫉妒孙瞑才能过己,诬告陷害,使得孙膑惨遭膑刑。“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便有了写在竹简上的《孙膑兵法》。孙膑逃至齐国,为军师。马陵道冤家相会,孙膑复了仇。这段史事,经《孙庞演义》添枝加叶,敷演出孙膑和庞涓斗法的故事。比试高低之时,孙膑摇身变做门闩。门闩系锁门闭户的关键,也就成了孙膑与门神之间的纽带。汉中地区的门神画,孙膑骑牛,一手举令旗,一手抱拐杖,形残而神威在。而与孙膑配对的,则是骑马舞刀的庞涓。
能有令邪恶望而却步的威风,是为门神的条件;倘若再和门户有些瓜葛渊源,则充当门神话头也就更多。孙膑变门闩,是例;徐延昭抡锤打门也是例子。
徐延昭与杨波,鼓词《香莲帕》讲述明代故事:万历帝年幼,外戚李良阴谋篡位,封锁昭阳宫,众臣同皇帝隔绝。定国公徐延昭以祖传御赐铜锤击开宫门,打破隔绝。兵部侍郎杨波率兵诛李良。这一对力保大明皇帝的忠臣,双双当门神,人们看中了他们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也看中了徐延昭锤击宫门的壮举。
岳鄂三和温元帅。《集说诠真》:“门神或又作温、岳二神,想即温元帅、岳鄂三。”岳飞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溢武穆,追封鄂王。同岳飞配对贴门的温元帅,名叫温琼,明代宋濂写过《温忠靖公庙碑》,说其二十六岁举进士不第,有言:“吾生不能致君泽民,死当为泰山神,以除天下恶厉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讲,温元帅左手执玉环,右手执秩简,玉帝赐金牌一面,篆刻“无拘霄汉”字样,特准他可以出入天门朝奏。
温州民间称温元帅为“东岳爷”,也称“温忠靖王”。当地传说,唐代穷秀才温琼几经落第不灰心,寄居温州一座庙中苦读。一天,他读书深夜,听到窗外两个疫鬼的低语,一个说:“到这口井汲水的人多,就投在这口井里。”温琼得知疫鬼投毒,便守在庙门外那口井前,把头天夜里的事讲给前来挑水的人。人们不信,还笑话他:“这秀才,读书读糊涂了。”温琼见众人仍要取水,喊了声“我来以身试水!”纵身跳到井里。人们捞起时,他全身发蓝,中毒而亡。此一传说,讲到了这个东岳神为何能够驱瘟疫,以及其为何常被画为蓝面神像。在温州,一年一度的东岳庙会,“拦街福”、“迎东岳”,主题即是祈福、禳灾和驱疫。
岳鹏举正气凛然当门神,自不必赘言;以温元帅为搭档,却有些意思。传说温琼有着同钟馗相似的落第经历,发誓“除天下恶厉”,又有井前舍命破疫鬼的壮举,传说他身上还带着“无拘霄汉”的金牌,凭此出入天门无阻拦,所有这些算是具备了守门神的“素质”。然而,他能与岳飞一左一步,似应归结于他的身分——泰山之神。泰山为五岳之首。民间传说,温琼奉玉帝旨令巡察五岳,是“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东岳之“岳”,五岳之“岳”,由岳神而及岳姓,使得温元帅和岳飞发生联系,形成双“岳”门神的景观,尽管此一“岳”并非被一“岳”。同时,岳飞报国以精忠,温琼被封忠靖王,“精忠”、“忠靖”也真可为一对伯仲的。
中国门神风俗史的重要一页,是唐代前后寺庙门扇画神。这对世俗的门神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捎带提及的是,佛寺门前的哼哈二将,天王殿里的四大金刚,也都具有门神般的意义,因为他们均为护法神。
寺庙类建筑门扇上的这类绘画,至今仍存。例如,台湾鹿港龙山寺寺门彩绘一对比例巨大的门神。在台南,还有庙宇在大红色门扇上彩绘三十六神。这也属于门神画。在甘肃张掖卧佛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大佛殿,其面积高大的殿门上,龙飞凤舞的彩绘,虽已褪色模糊,但气韵犹在。如同汉代的门上画虎,这殿门画龙画凤,绝非只用做装饰。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门神信仰,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云南纳西族的立石为门神。宅门口竖立两块半米多高的石头,门左的叫“陆男神”,门右的叫“瑟女神”,这是一对门神。据东巴经典的说法,陆男神和瑟女神为夫妻,他们到人间充当门神,是受善神美利东阿普的派遣。他们的使命是人与神鬼之间的信息沟通,把神旨或鬼旨传达给人,把人意报知神鬼。这对门神,同神荼郁垒等相比,差别有三:一,立石于门侧,而非画像或贴像于门扇;二,一男一女,夫妻门神;三,充当人、神两世界的中介,以信息的传递为职责,而不是守门拒鬼邪于户外——同是置于建筑物的出入口,石门神的侧重点在于实现通联,画门神的侧重点则是阻隔。
哈尼族村落设寨门,并有在寨门口立木偶的风俗习惯。据宋恩常《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
哈尼族村落通常有两个门(勒坑),一个是前门或叫大门,是人们通行的门。一个是后门或叫小门,是抬死人的。哈尼族一年由纠玛主持立两次寨门,一次是3月,一次是9月。寨门是木头结构,在两根木柱上置横梁,横梁上画斜花纹和圆圈,并装置小鸟一对。在右侧木柱旁立木质男女裸体雕像,叫“迈古张”。木雕像用带两枝桠的木干制成。木干刻头部,两支枝桠作为腿,并在两枝桠的交叉处刻男女生殖器官。大门左侧放铁匠使用的风箱、锤子和钳子等。
在寨门的横梁上悬挂术刀,村中十岁以上的男性成员,都要悬挂一把木刀,象征驱鬼,木刀具有辟邪的意思。
没有围墙的寨门是象征性的,右门柱的“迈古张”雕像具有象征意义,门左侧的铁匠工具具有象征意义,门的横梁上挂木刀也含象征意味。
8.造神又役神:中国人的幽默
天官赐福,麻姑献寿,龙王治水,妈祖护航,古人的造神,往往含有明显的功用目的。由此,敬一方城隍、九天玉帝,礼拜财神赵公明;逢腊月二十三祭灶,请他“上天言好事”;至正月初八顺星,祈求一年的吉祥。造神礼神也役神,堪称典型的例证,是有关门神的信仰习俗。
神荼郁垒被虚构出来,他们在瑰奇的神话故事中,在奇大无比的桃树下,充当鬼怪出入口的守卫者。创造幻想世界的守门神,动机是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守门之神的慰藉——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回应:帝王的宫门前,平民的宅门上,那一对桃人能降鬼魅,只因被视为神荼、郁垒的化身;以至削刻之工减免,仅悬两块桃板,仍靠着这种认同,保持神灵,功能不减。诚然,这种造神活动,又有对于桃木的崇拜掺杂其间。晋代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一句“大傩讫,设桃梗郁儡”,透露了其中消息。后世创造钟馗,所采用的仍是此一思路。
当初的神荼郁垒,从汉画像石的图案看,如河南新郑汉画像砖(图39),人物造型圆目瘦面,双耳竖立,头生一角,长衣束腰,肩斧,应为神荼郁垒的画像。门神表情厉害,形象可怖,这折射了人们对于大自然、对于生存环境的感受,当灾害、瘟疫以及尚不能给以科学解释的风雨雷电等带来巨大的恐怖时,礼奉较为凶猛的神祗,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理的平衡。古代大傩仪式狰狞的面具,提供了这方面的说服力。
门神信仰习俗的演变,逐渐形成两大支系:武士门神和祈福门神。
武士门神,《汉书·景十三王传》:“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与这条文字史料相印证,汉代墓葬将持械人像画在门,无疑具有象征威慑的意义。北魏宁懋石室门画的武士(图40),已周身盔甲,十足的骁将气派。可与此图相印证的文字史料,有《南齐书·魏虏传》中一则记载:
万民禅位后,……宫门稍覆以屋,犹不知为重楼。并设削泥采,画金刚力士。胡俗尚水,又规划黑龙盘绕,以为厌胜。
唐代时,据佛经《根本说》寺院“大门扇画神,舒颜喜含笑,或为药叉像,执仗为防非”。这是关于门神风俗的重要材料。至北宋,请看《枫窗小读》所记:
靖康以前,对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识者谓:虎头男子,虏字;金饰,更是金虏在门也。不三数年而家户被虏,王公被其酷尤甚。
靖康二年,北方金国的军队南侵,俘宋二帝,导致北宋的灭亡。《枫窗小记》将此前汴京城里流行的门神图样视为征兆,所谓“金虏在门”云云。其所记门神样式本身,是一条珍贵的史料。
《东京梦华录》记,宋朝宫中,除夕由镇殿将军衣甲胄,扮门神,参加宫禁中的驱傩仪式。由人装扮的角色还有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门神同浩浩荡荡的驱祟大军,将祟驱到南薰门外去。
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有“等身门神”。而清嘉庆年间高六尺的巨幅门神画,有实物保留下来。
“吉日来到贵府门,贵府门上有门神,头戴金盔身披甲,金铜神钺斩邪恶。”旧时甘肃天水一带,正月里艺人走街串巷的唱词。近世的武士门神,包括题为神荼郁垒的画像,大多以甲胄兵器显示威武,构图追求“可悦性”,而非“可惧性”,或为镇殿将军造型,或如戏出人物模样:即便画为横眉立目,也憨态莽气可人。
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绘《岁朝吉庆》以元旦贺岁为题材,在一幅图画中表现了一户人家门外有人下马投刺,院子里主客相拜,正房内饮屠苏酒的情形。值得珍贵的是,其宅院大门上贴武士门神,院内房屋的两扇隔扇门上贴有一对双手持笏的文官门神。这为研究门神的演变与沿革,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官门神,当是后世的祈福门神的先声。
至于祈福门神画,更以喜气吉祥为风格。诸如:天官赐福、如意状元、五子登科、和合二仙、招财童子、福寿童子、刘海戏蟾……严格地讲,已非原本意义上的门神,所以有些也称为门童画。
以守门驱邪为“本职”者,有些也担负起祈福的“兼职”。山东平度“恨福来迟”门神画,持剑的守门神左右相对,分别指着一只蝙蝠,蝠即福,让它进门来。清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春节习俗:
贴门神,或冠冕,或将军,或钟馗,其像皆有寓意,如“事事如意”,“必定如意”,“加官进禄”,“喜上眉梢(梢)”,“恨福来迟”。不画像者,以红纸书“神荼”“郁垒”代之。
北方的商家,新年门上贴利市仙官像,这是生意获利之神。利市,《周易·说卦》巽“为近利,市三倍”。利市仙官像贴门,大约是专管开市大吉,不司驱邪逐鬼的。
门神祈福,同样是社会心理的折射。文明的发展,对于生存环境恐惧感的减少,生存的渴望已不是头等重要的命题,人们的关注点移向生活的质量,即对幸福的期望。于是,门神画上叠加了祈福祝吉的符号。
请神来守门也好,来祈福也罢,人们回报以何?
元杂剧《盆儿鬼》描写,张老汉埋怨门神不尽职,说道:“俺大年日将你贴起,供养了撒子荼食”;官衙里,为了让门神通融通融,包公吩咐“金纸银钱”一通烧。此剧故事以宋代为背景,所反映的礼奉门神的习俗,虽难断定就是宋时民俗,但将其视为元代民俗的反映,当是不错的。
烧门神纸的风俗延续至近代,敬神的气氛渐淡。清代道光年间《黄安县志》:正月“初三日,祭门焚楮,谓之‘烧门神纸’”。这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祭神,倒更像年俗的落幕典礼——老话讲“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从此商开市,士入学,人们开始由浓浓的年味儿里走出,走入新一年的奔忙。
清代袁枚的志怪小说《子不语·误学武松》说,“古礼门为五祀之一,今礼久不行”,以至见杭州一户姓马的人家“祭门神甚敬”,竟要问:“君家独行之,何也?”原来,马家主人看《水浒》入迷,学武松,杀了犯***的嫂子。女鬼找上门来理论:“吾夫杀我可也,汝为小叔,不当杀我。”只是被“门神呵禁”,进不得大门,在门前对醉归的奴仆言明缘由,发泄了一通。这段故事,由“祭门神甚敬”的个别例子,反衬出清代时民间的门神之祀已普遍淡化。
清代《燕京岁时记》也提醒人们注意这一情况:“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也。但谓门神可矣,夫门为五祭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把之,失其旨矣。”虽称为神,却不郑重其事地祭之,因此才有人为门神鸣不平。
有时,那“神之”也要打折扣的。清代石成金撰《笑得好》有则小故事讽刺“心毒貌慈”者:
一人买门神,误买道人画,贴在门上,妻问曰:“门神原是持刀执斧,鬼才惧怕,这忠厚相貌,贴他何用?”夫曰:“再莫说起,如今外貌忠厚的,他行出事来,更毒更狠。”
虽只是笑话一段,但在那买门神画的随意性中,却透露着一种轻慢。乾隆年间《笑林广记》中笑话《白伺候》,从正面反映了这种心态:
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如何做人门客,早晚伺候,受此辛苦?”门神曰:“出于无奈耳。”曰:“然则有饭吃否?”答:“若要他饭吃时,又不要我上门了。”
造神又役神,门神可说是廉价的门户守卫者。明代冯梦龙辑集刊刻的《山歌》中有一首《门神》,系“君心忒忍,恋新人浑望旧人”的怨词,却围绕新旧门神画做文章,全用门神口气。摘录如下:
记得去年大年三十夜,捉我千刷万刷,刷得我心悦诚服。千嘱万嘱,嘱得我一板个正经。我虽然日你糊口之计,你也敬得我介如神。我只望替你同家日活,撑立个门庭。……并弗容介个闲神野鬼,上你搭个大门。……冉阝间贴得筋疲力尽,磨得我头鬓蓬尘,弗上一年个光景,只思量别恋个新人。……遇着个个残冬腊月,一刻也弗容我留停。你拿个冷水来泼我个身上,我还道是你取笑;拿个筅帚来支我,我也只弗做声。……我吃你刮又刮得个测赖,铲又铲得介尽情。
除夕贴门神,如何贴,说到了;如何清除贴了一年的旧画,也说到了。除旧布新,过年的节目,换门神是一项。喜新弃旧的哀怨,那是关于爱情的借题发挥,不必管它。贴上对门神画,撑立门庭,闲神野鬼难进门,获得一年的心理慰藉,这能说不值得吗?
《淮阳乡村风土记》载民间歇后语:“门神里边卷灶爷——话(画)中有话(画)”。侯宝林的相声说,老太太过年买灶王爷神马,讳言“买”,要叫“请”;可是问价时,老太太嫌贵,竟连声说不值!和灶神像一起,门神画花几个铜子即可买来,连“糖瓜”也不必供奉,贴在门板上,四季把门。这,难道不是表现出造神者的一种幽默吗?
诚然,门闩不可废,门锁还要用;但是,如歌剧《白毛女》所唱:“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门神带来心理的慰藉,烘托新年喜气,美化门户,一幅门神画从内容到形式,奉献给人们的还少吗?
山东潍坊杨家埠,为我国清代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旧时,那里有专营门神画的门神店。民谣唱:“专做门神店,当了颜色贩,年年刻新版,必定客来办。”品种专营、年年刻版,可见印量销量之大;“当了颜色贩”的自嘲,反映了门神画设色浓艳,用以点缀新年的特点。
与艳彩门神形成对照,四川绵竹传统木版年画有种“素门神”,即只勾墨线不加敷彩的门神画。偷工减料吗?否。这是为服丧人家预备的。
门神又是随葬品。《明史·礼志》载:“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门神一对,不是绘画是木雕。
门神不仅把门,不仅驱邪纳福,民间还编出门神解危救难的故事。河北获鹿一带贴关羽门神,伴以传说,一户人家孤儿寡母,欠地主债,儿子外出打工,准备腊月时回家还债,好过年关。年三十,债主逼得紧,儿子却因迷路,迟迟不归,老大娘被逼要上吊。儿子迷失方向正着急,一红脸将军骑大红马自天而降,把他拉上马,腾云驾雾转瞬到家。敲开门,回头再看时,将军和马都不见。儿对娘讲了自己的经历,老大娘对着门神就拜。拜过再看,门神画上,关羽骑的那匹大红马还在淌汗珠呢。这门神,为助人,一时“脱岗”,做了本职以外的事。当然,救人危难,也是保人平安。
造神又役神,中国老百姓的幽默,还表现在对门神的“分工”。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一对,因赵公明是财神,二门神去守库房,取意自然在于财宝盈库。孟良和焦赞,根据杨家将故事,焦赞曾辽营盗马,京剧则有《孟良盗马》剧目,由此,这对门神常贴于牛棚马厩。山东潍县的《打猪鬼》,又称“栏门判”,是贴于猪圈门上的。你道画的是谁?民间钟馗、判官不分,“栏门判”即大名鼎鼎的钟馗,他被派去为猪消灾驱瘟。
马圈门上贴《庇马瘟》(图41),见于陕西凤阳一带。这令人想到《西游记》孙悟空,他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为天宫饲养天马。古代民间传说,猴子能避马瘟。“庇马瘟”、“弼马温”皆取此意。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十二地支中,午为阳的极盛,为火;申、子、辰依次表示水发生、旺盛和衰微的过程。因此,申可以制约午,申属猴,午属马,猴子可以避马瘟。贴上一幅猴子图,不妨说是请“齐天大圣”来守马厩。
就说门神的“主力阵容”——秦琼和尉迟恭,做为历史人物,他们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英姿勃勃,绘像挂在凌烟阁;做了门神,也是因为传说他们曾为皇帝站门岗。一身镇殿将军的盔甲披挂,却来给个民百姓把门,是二将军屈尊了,还是老百姓升格了?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僭越是罪过。然而,在有关门神的民俗信仰之中,子民们却同皇帝来了一回小小的“平等”。你使得,我也使得,可算是一种幽默吧。
9.门神诗文戏曲
有关门神的文学故事,前文已多有涉及。文学是一面镜子,它的折射,使门神这一文化现象益发绚丽多彩。
明代博学才子视允明,号枝山,曾赞门神。据清代《坚瓠癸集》,祝枝山去拜客,茶罢叙礼而退。人家送到门口,祝枝山见门神画得精彩,一个劲地称赞,并应主人的请求,留下一首《门神赞》:
手持板斧面朝天,随你新鲜中一年。
厉鬼邪魔俱敛迹,岂容小丑倚门边。
“新鲜中一年”,与清翰林院编修蒋士铨《门神》“面目随年改”,都是一年一度贴门神的风俗写照。蒋士铨诗如下:
倚傍谁何宅,张施将相形。
尊疑封户牖,贵比列丹表。
面日随年改,精魂入夜灵。
穿窬岂公惧,聊托壮门庭。
清代不少文人写有门神诗。清代戴璐《藤阴杂记》说:“新年倒贴门神,查他山、唐实君全传诵已久。近赵瓯北翼作,更欲突过前人。”赵翼有一组门神诗,其中一首:
漫嗤两脚踏空虚,身已离尘迹自疏。
甘宁仓琅监锁钥,肯随朱履上堂除。
无言似厌人投刺,含笑应羞客曳裙。
暮夜金来君莫受,防他冷眼伺门间。
“甘守仓琅”,仓琅即《汉书》“木门仓琅根”所说的门上铺首。诗中说,门神与金铺为伴,司“监锁钥”之职,掌管门禁出入。另一首写辟邪:
剑笏森森谨护呵,东西相向伊谁何?
满身锦绣形空好,一纸功名价几多。
辟鬼漫同钟进士,序神还让寇阎罗。
欲稽故实惭荒陋,或仿黄金四日傩。
剑笏森森,把剑武门神,持笏文门神。东西相向,人家门户多坐南朝北,门扇上相向而立两门神,一向东,一向西。满身锦绣,另外还该有铠甲,为什么说是“形空好”呢?因为说到底,不过“一纸功名”——纸上画像而已。至于门神的典故,末一句“或仿黄金四目傩”,赵翼假设:门神大约是模仿汉代岁末宫中逐疫大傩仪式里的首要角色——方相氏。《后汉书》记:“方相氏黄金四目”。
古代小说中以门神为主角的篇什,见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篇名《鹰虎神》。篇中描写,济南府东岳庙“大门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故事讲,一个小偷潜入道士寝室,盗钱三百,逃出城。刚要上山,“见一巨丈夫,自山上来,左臂苍鹰”,面铜青色,依稀似庙门中所见者。这正是东岳庙鹰虎神之一。小偷先自蹲伏战栗了,神喝问:“盗钱安往?”故事的结尾,小偷乖乖地把三百钱送回东岳庙,跪在那里认错。蒲松龄笔下的鹰虎神,就是东岳庙的门神。其形象,具有威慑力。他离开“门岗”,去堵截偷盗者。天下作贼的人读此,该三思吧。
舞台上表演门神故事,元杂剧《盆儿鬼》不仅表现“大年日将你(门神)贴起”的风俗,还编出包公让手下人给门神烧纸,以换取门神通融合作的情节。清代《长生殿》描写唐宫里一对黑白门神,同情杨贵妃的鬼魂,为其放行。这些前已述及。
明代文人茅维字孝若,曾写过一出短剧《闸门神》。清代焦循《剧说》载,“《闹门神》杂剧,为茅僧坛孝若撰,谓除夕夜新门神到任,旧门神不让,相争也”。此剧开场,扮新门神者与扮桃符神者一同上场:“自家是太平巷第一家新门神,明年该轮俺把门管事。只今小年夜,满巷灯火爆竹,好不热闹,桃符神,你跟咱到任去来。”新门神洋洋得意:“谁将俺画张纸装的五彩?冷面皮意气雄赳,竖剑眉阔口髹囗;手擎著加冠进爵,刀斧彭排。奇哉,刚买就遍街人惊骇。尽道俺,庞儿古怪,满腹精神,倜傥胸怀。桃符神,你去瞧来,怎那旧门神见俺,只佯不睬,并不见他抬身哩。”踌躇满志的新门神上任来了,却不见旧门神挪动。于是,描写新门神眼里的旧门神:“那戴头盔将军忒呆呆,你几年上都剥落了颜色,甚滋味全无退悔?”旧门神出场了:“俺把门管事六七年,这门内人那个不威惧我。他是何等人物,怎便一朝思抢夺俺座头?他不见俺雪白髭须,都为数年把门辛苦……”相持不下,新门神令桃符去请宅内的钟馗出来评判。钟馗出来劝旧门神:“小年夜,少不得新旧交代,只俺把守门内,也早晚望着替身哩。”随后,宅内的紫姑神、灶神,门外的和合神,都劝不动旧门神。九天门监察使来此:“这太平巷怎的秽气薰蒸?呀,元来是那第一家旧门神作祟这方,又不肯让那新门神管事,且不究他贪位慕禄的心肠,只看他吃粮不管事,怎弄得那家门面,直恁破。”旧门神被贬沙门岛。
另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似为明初宫廷教坊剧,收入《孤本元明杂剧》,作者阙名。此剧第四折,钟馗被封为“天下都判官领袖”,福、禄、寿神,土地、灶、井、厨、门、户神,三阳真君,青黄赤白黑五方小鬼,有一番同台热闹的场面。门神的台词:“俺门神户尉,职掌左右门庭,年年喜遇正旦,岁岁庆贺新正。今日太平之年,俺见三阳真君去来。”此剧主角是钟馗。
以钟馗为主角的门神戏,还有《钟馗嫁妹》。后者更见性格。钟馗降鬼是高手,却偏好役小鬼为奴仆。朝夕相处,很难总是正气凛然的模样。小鬼也就敢灌醉他,戏弄他,与他没大没小。或许正因为此,人家门旁一左一有的“岗位”,让秦琼和尉迟恭占据了,钟馗被派去守后门。
明传奇《钵中莲》,存万历年间抄本。该剧第九出《神哄》,小生扮门丞,执单鞭;老旦扮户尉,执单锏;净扮“后门钟馗”,执宝剑象笏。这三个门神角色,同井泉童子、东厨司命、瓦将军、土地爷同台,演出了一场闹剧。门丞户尉的台词是:“从来启闭招仁惠”。钟馗台上说:“论起来,拿捉僵尸,是俺的本等;中是还有一讲,我职守后门,不管你园中之事。不瞒你说,我自从端午消受了他几个粽子,直到如今,饿得来有气无力,干不得什么事来。另求高明!”明代时钟馗的角色定位,由这一番表白和盘托出。做为门神,钟馗守的是后门;同时,至迟宋代始,钟馗又成为端午节的岁时之神。
比起门神来,古今文人画钟馗者更多些。这些钟馗形象要比神荼郁垒丰富,并非只是在那里持械站岗。画幅上的题诗因此丰富多样,胜出题咏神荼郁垒的诗篇。明代朱见深画钟馗手持如意,携一小鬼,小鬼双手举盘子,盘内有柏叶与柿子,以寓百事如意。其上题诗:“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辟邪似已让位于祈祥。
清代罗聘画醉钟馗,题诗:“一梦荒唐事有无,吴生粉本几临摹,纷纷画手多新样,义道先生是酒徒。一醉何缘竟若斯,妄占姑亦妄听之。多应忽忆开元事,囗囗还如未第时。艾绿榴红五月天,沉酣正好卧花前……”宋代起,钟馗成为端午节的应时门神。而这位画家偏要调侃一番,说此时正是钟馗醉酒不醒的时节。清代另一位画家高其佩,指画钟馗的题诗也开玩笑:“花妍野冢中,草鸣昏月下,若但醒眼看,非善除妖者。”对钟馗能否捉鬼,甚至提出了质疑。这大约是借题发挥,意在言外。
钟馗成了各种漫想的载体。清代钱慧安画钟馗骑驴图,题诗:“终南进士学宏深,呼鬼随行担剑琴,因是无人听古调,跨驴何处觅知音。”醉酒的钟馗此次换了形象,一副儒雅模样。清任伯年朱色钟馗,题诗:“少小名惊翰墨场,读书无用且佯狂。我今欲借先生剑,地黑天昏一吐光。”则是画家在直抒胸怀了。
10.中外门神比较:以古罗马为对象
古中国和古罗马都创造了门神。中外门神具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之处,将两者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认识门神本身,还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体悟两种文化的异同。
这两种门神均源于神话。古罗马的门神叫雅努斯。中国古人的造神则开列出门神名单一长串: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等等,不下三一十位。
雅努斯本是司光明的太阳神。罗马神话讲,雅努斯掌管天宫之门,朝启暮闭,大地有了昼夜嬗递。雅努斯由大国之神而降临人世间,成为主管建筑物出入口的神。
中国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记录了天国守门神——开明兽的故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开明兽“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这个把守天门的神,还管理着大国里的时序岁次。
中国古人认为自己的门户选门神,并没有选中开明兽,而是选择了神话里立在度朔山鬼门处的神荼和郁垒——守鬼门的一对神。而实际上,这一对门神兄弟,原本来自驱傩逐鬼时所用的大棒。取神荼郁垒而合开明兽,应该说是一种反映了民族心理的抉择。
关于神荼和郁垒,神话讲述他们的身世,说是沧海之中,度朔之山,山上校于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枝间东北为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处所。神荼和郁垒守在那里,见有恶害之冤,捆绑了喂虎。守鬼门的二神人,被人们奉为守卫门户的神灵。
区别在两个关于门神的本源神话中已见。雅努斯是掌管昼夜交替的光明神,神荼和郁垒是“主阅领万鬼”的治鬼之神。以当年的知识水平,将日出日落带来的白昼黑夜的转换,想象为天门开闭所致,这是今人容易理解的。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神荼、郁垒的神话,根据晋代《玄中记》所载,树冠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下是那二神,树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这也将昼夜黑白纳入门神故事之中。晋代以来,门上画鸡,其民俗意义同于人物门神,也是门神的一种形式。这里要说的是,神荼和郁垒成为门神,其民俗意义主要在于御凶驱鬼辟邪。雅努斯当门神,似乎并未被赋予这方面的功用。他是门神,但却似乎未被赋予守卫门禁、以避鬼祟的神威,或曰“岗位责任”。
雅努斯与“一’紧密相关,拉丁文1月份的称谓来自雅努斯,月份的开头几天是向他致祭的日子,他被认为是一切开端之神。雅努斯能够成为门神,这“开端”的意蕴联系着造神者的思路。出门是一种趋向、一种过程的起始,入门也是一种趋向、一种过程的起始。最著名的雅努斯神庙在罗马集议广场,神庙有两个以侧墙联结的拱门。门的开闭具有象征意义,和平时期紧闭庙门,战争时期庙门敞开,部队出征要通过这两个拱门。其取意,大概着眼于出师的“大吉”,着眼于万里征战走好第一步。
表示开启的含义,雅努斯一手拿着手杖,一手拿着钥匙。神荼和郁垒就不同了,神话故事中这二神人手执苇索,用以缚鬼。后来,这二位门神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披坚执锐,周身销甲,手持兵器。手中家伙不同,原因在于中外两种门神的功能个同,前者表示开启、启动,后者表示拒邪恶于大门之外。
中国古代都城特定的某一城门,如北京的德胜门,是三师出征的出师之门。此外,还有举行凯旋典礼的城门。然而,却没有像雅努斯那样的门神。
雅努斯作为门神,看起来不大安分于“岗位”。他要祝福远征的将士,也要保佑出行的人们,他兼做道路和旅行者的保护神;这尚不够,雅努斯又被航海者奉为保护神。总之,他在门的位置,为启程者壮行色,之后,再沿途“护送”,保平安。他的“职权范围”在门前,但又不局限于此。
中国的门神,有些本是采自征战疆场的武将,诸如秦琼、尉迟恭、岳飞、关羽、韩信、赵云等,他们勇猛善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被请上门扇户扉当门神,仅仅是镇殿将军的角色,看家护院而已。他们活跃于军旅的“本色故事”,只是当门神的入选资格。人们画他的像贴门,仅指望借助他战功赫赫的“过去”,来守门,“大鬼小鬼进不来”,所保者,住的平安,并没有顾及行的平安。这或许是造神的人们心理的折射,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
中国老百姓让门神户尉站岗,所赋职责原本是御凶驱鬼辟邪。这是在大自然和社会面前,面对瘟疫天灾、战乱动荡,人们所采取的轩昂状的或蜷缩状的自卫。神荼、郁垒之不同于雅努斯,他们是闭门自守的符号,而非步出门户进取远方的符号——大约因此,神荼和郁垒的形象贴在门扇上,打开门他们便被掩在门后了;而雅努斯的形象则被雕在拱门之上,门开门闭,他居高眺望着远行的人。
如果说,做为门神的雅努斯又做道路神、航海神,是民间信仰习俗的一种符号迭加的话,神荼和郁垒做门神,也承载了一种习俗符号的迭加,这便是:祈福。门户的护卫神,复为祈福的神。这祈福所着眼的,仍是大门之内,是居家的满门福寿禄,至于为这福,是风尘仆仆外出经营还是千里万里地去寻取,就与门神无涉了。
雅努斯为两面神形象,他有两副面孔。这是时间意义上两面,一面看着过去,一面看着未来。据说他还被古人雕为四面脸孔。这令人联想到中国一个古老的说法:“黄帝四面”。东西南北中,黄帝居中而治,四副脸孔正好观四方。此为空间上的意义。
中国的门神往往成双成对,且是固定的搭档。古罗马文化创造的门神却仅一位。中国的门神画在贴在两扇门板上,门扇成双,门神自然成对;雅努斯不以门扇为岗位,也就不必比肩结对了。这可以是一种解释。然而,这单双的差异之中,是否包含着审美的差异呢?比如,华夏文明更讲究形式的对称。
门神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它们的不同含蕴。不能仅仅通过以上粗略的比较,就得出此一种文化是较具开拓性的文化,彼一种文化是稍逊开拓性的文化。只能说,门神的差异为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方面的材料。
同时,做为两种文化的产物,两种门神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说到底,这个它和那个它,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承载着人的期望——平安和幸福。尽管昔日有西风东渐,如今有文化交流,但是对于一代代中国人来说,门神还是自家的好。值新春到来之际,若要在门扇上重温古老的风俗,总把神荼郁垒或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贴出来。
1.《礼记》:祀户祀门
古代五祀,其中门、户占了两项。《礼记》载“祭五祀”,东汉郑玄注释为门、井、户、灶、中(上雨下留)五种。两相参照,可取东汉《白虎通义》:“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上雨下留)。”此五祀,为门神户尉、井神、灶神、士神的滥觞。总观五项,有关水、火、士的神灵,慢待不得,要祭;但却又比不上门和户的双双受礼拜。这是对“衣食住行”中第三条格外偏向?其实,门、户之祀的含义,远超出建筑物的范畴。
《礼记》存“孟春之月其祀户”,“孟秋之月其祀门”之说。郑玄注解:“春阳气出,把之于户内阳也”,“秋阴气出,把之于门外阴也”。户内门外,与四时阴阳联系起来。先秦典籍《吕氏春秋》讲,孟春之月“其祀户”,仲春之月、季春之月亦然;秋季的三个月则祀门。这是、整个季节的祭祀。东汉高诱解释说,孟春“蛰伏之类始动生,出由户,故祀户”,“孟秋始内”,由门入,故祀门”。东汉两个学问家,注《礼记》的郑玄和注《吕览》的高诱,讲法虽不尽相同,但着眼点都是时序往复带给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户和门出入口的意义已被抽象出来,户和门成为符号,古人既祭祀这对符号本身,更是借用户或门的符号意义,与其它符号搭配组合,表达一种顺应自然又引导自然的愿望。
班固《白虎通义》所载,也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内备自守也。
“顺五行”,放眼天地间。门、户被当做一种界面,古人希望通过它来实现与大自然的沟通。
门和户的这类符号意义,在古代祀典中多有运用,如季春之月在城门磔犬羊以毕春气的风俗、伏天城门杀狗以彻热毒恶气的风俗等。这方面的内容,本书将在岁时习俗一节中谈到。
祭门祭户,关于物的崇拜;门神户尉,则为神祗。两者之间,不能说没有联系。最先将“门”“神”二字连用,是为《礼记·丧服大记》注解的郑玄,他写道:“君释菜,礼门神也。”
祭祀门户的古风,后来溶入关于门神的信仰习俗。例如,清代宫廷仍循五祀旧制,《清史稿·礼志三》记,岁孟春宫门外祭司户神,孟秋午门西祭司门神,但这司户神、司门神,总似乎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的影子。历代皇家最遵古制,这是清宫保留五祀的原因。可是其五祀中的祭户、祭门,已同祭神相混合。
民间似乎是另样情景。《荆楚岁时记》:“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春祀户秋祀门,演变为每岁一次,逢正月十五日作一番表示。祭门户的风俗虽有流传,然而,不仅祭祀时间和频率有变,而且,其着眼点限于一门一户,已远逊于先秦时代那种驰思天地间的大视野了。
2.守鬼门的神荼郁垒成门神
天地之间有没有门神?对此设问,“无神论”提供的答案自然是无懈可击的。可是,从古到今,世上却有削木造像的门神、印纸绘形的门神,林林总总,显示着人类造神的奇观。神荼和郁垒就是其中“资深”的一对。
清代陈彝《握兰轩随笔》说:
岁旦绘二神贴于门之左右,俗说门神,通名也。盖在左曰神荼,右曰郁垒。
清代尤侗《民斋续说》卷八讲郁垒居有为上:“人家门符,左神荼,有郁垒。张衡赋云,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引了东汉张衡的话。
关于神荼和郁垒,较早的记载见于东汉初年王充《论衡·订鬼篇》所引《山海经》: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山海经》的成书,大约经历了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的漫长时期。上引一段文字,今本《山海经》不存,其行文特点也与今日所见《山海经》有所不同。神话学家袁珂认为,或许当年《论衡》作者误记为《山海经》,其所引当是汉代或汉代以前的书。
《论衡·乱龙篇》也谈及这两个门神:
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神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制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不吝篇幅引录以上两段文字,为了借二者相互补充,以观全貌。首先,神荼、郁垒兄弟俩本是守鬼门的。度朔山有棵繁枝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枝遮盖的东北角,为万鬼出入之处,叫鬼门。神荼、郁垒在那里监察和统领众鬼。他们手里拿着芦苇制成的绳索,将妄为人祸的作恶之鬼捆绑了,去喂虎。
其次,上古神话人物黄帝将神荼、郁垒从鬼门请到人间,制成一种典礼,以驱恶鬼。什么时候派用场呢?东汉末年应助《风俗通义·祭典》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像,除夕时置于门旁。
再次,黄帝云云,不过神异其事而已;“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说明热衷于神荼、郁垒守门御凶的,其实不是黄帝是皇帝——县官,古代称都城京畿之地为县,称皇帝为县官。
神荼郁垒是度朔山鬼门的守卫神,东汉蔡邕《独断》直言之:“……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神荼与郁垒居其门,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神荼郁垒守门,当初是削刻桃木,雕塑成门神的。这批人也叫“桃梗”,《战国策·齐策》写到它: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代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代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上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如何耳?’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劝阻的话听多了,孟尝君已厌烦。就有来人不说人事说鬼事,讲了个寓言故事,内容是土捏的泥人与桃木削的木人之间的对话。为什么称此为“鬼事”呢?上偶又叫涌,始作俑者为何?为殉葬。土偶人自然属于鬼事。削桃木为人叫桃梗,这桃木人的身世,神荼郁垒神话已有解说,它来自“鬼门”前的大桃木,又专能治鬼,也算是“鬼事”范畴,或者说简直就是以“鬼”治鬼。《战国策》的这段文字说明,战国时代已有削刻桃梗、饰为门神的风俗。
在神话的世界里,度朔山奇大无比的桃树,营构出神奇的氛围。古人画神荼郁垒图,不忘以桃树为景(图32)。门神习俗,不仅以度朔山故事为说词,还从神话故事中借取“道具”——桃木。立在门户的神灵象征,叫桃人也好,桃梗也罢,它们均是削刻桃木的制品。在创造了门神的古人那里,桃木既被用为载体材料,又被当做符号材料。《太平御览》引《典术》: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桃木本身即有制百鬼的神功,取它来削刻桃人,象征门神,料质的含义复加造型的意义,可谓双加料。
桃木治鬼的传说也是丰富多彩的。《淮南子·诠言》说,“羿死于桃囗”。东汉许慎注:“囗,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这讲的是《孟子》中“逢蒙学射于羿”的传说。羿以善射闻名,逢蒙拜师学艺,学成后恩将仇报,从老师身后下毒手,举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后脑勺猛砸。羿死后,做了阅领万鬼的官。古人关于桃木辟邪的联想,与这一神话故事有关。试想,桃木棒连统领众鬼的羿都能击杀,用来制鬼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外,在古代神话里,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化为桃林。将桃树说成是追赶太阳的英雄所化,这大概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辟邪的一个原因吧。
天下树种万干,桃树枝于色若紫铜,富有光泽。桃木棒结实而有弹性,用做击打或防身,自是良器。这些特点,或许便是桃木神异传说的初始依据。正是在此意义上,清代俞正燮《癸已存稿》将桃木棒视为神荼郁垒神话的源头,认为审究其义,神荼郁垒由桃椎展转生故事耳。
神荼、郁垒的早期造型,汉代画像石留下图案(图33)。看上去,相貌怪异,表情凶狠,虽似乎更接近于度朔山神话的风格,但其手中已执斧钺。南北朝时,石门线刻的门神身着销甲。以后,神荼郁垒成为古代木版年画的题材,至宋代已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福建漳州的传统门神画,神荼郁垒常以大红纸印制,还让这两个门神骑上了马。山东潍县传统年画神荼和郁垒(图34),满身盔甲,相对而立,虽然威风,却也和善。
3.门上画虎画鸡
门扇上画虎辟邪风俗的神话解释,连着神荼和郁垒。神话中守鬼门的这二位,捉住恶鬼,捆绑了,就喂虎。汉末《风俗通义》说,“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由于朝廷的提倡,这种岁时风俗在汉代已形成。画虎于门,那当是两扇门板各一虎,形成二虎把门的阵势。
大约到了魏晋,鸡开始成为守门辟邪的门上神物。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风俗: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所记新年习俗,同东汉《风俗通义》相比,门上桃符(桃人)、苇索依旧,唯独画鸡取代了画虎。相应的传说故事也编出来。有趣的是,故事的场景未变,情节未变,道具还是苇索,角色仍有两个捉鬼之神,只是以金鸡替换老虎上场。晋代郭璞《玄中记》讲: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样之鬼,得而煞之。
相传是隋代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的注解引《括地图》,也讲桃都山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显而易见,这故事是《论衡》所存《山海经》度朔山神话的翻版。鸡取代了虎,并且,比虎站得高,鸡被想象为高踞于大树之上,神荼和郁垒居其之下。
门上画虎,也并未因为画鸡的后起而绝迹。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
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囗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疟疠也。子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沧耳、虎等。囗为合沧耳也。
这当是唐代风俗的写照。不仅画虎守门,还要写上个具有神秘意味的字。那个字,源自沧耳——与桃人、苇索、虎图并列为汉时岁末大傩驱疫鬼的神物。
至于金鸡食鬼守门户,其解说也并不是仅仅挂靠于神荼郁垒故事。晋代王嘉《拾遗记》载录重明鸟的神话,并言这是以鸡驱鬼风俗的本源:
尧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旦,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像也。
画鸡,原是重明鸟。此神鸟双瞳,能降服妖灾群恶,成为众望所归。有时几年不至,人们就刻木铸金为此鸟,守卫门户,驱除魑魅。这据说是古帝尧舜时代的事。传至晋时,径以鸡代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正月初一为鸡日,门上画鸡,新一年就是这样开始的。
利用谐音,在辟邪的原意之上,复加吉祥的意义,体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清代周亮工《书影》:
正月初一,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画大鸡于石,元旦张之。盖北地类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
陕西神木的传统门画《大吉有余》(图35),突出的是吉祥,大吉——大鸡两相对,驮来摇钱树。
4.打鬼的钟馗
有句名言:“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打鬼、捉鬼,且又置身众鬼中间,役使小鬼为他抬轿举伞,随他出游、嫁妹,使得钟馗故事多了几分趣味,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宋以来,钟馗年画一年一度悬于门。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这些都是新年悬于门上,用来辟邪的。
到了清代,钟馗画在端午节派用场,如《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画天师、钟馗之像……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辟祟恶。”
新年也仍用钟馗图像。康熙五十八年刻本《汾阳县志》记吕梁一带年俗:“图钟馗像悬门,以除虚耗。”这位捉鬼驱祟的门神,于岁暮迎新之际“上岗”。近代河南朱仙镇年画《馗头》,画面是钟馗头部的特写,形象威厉而不恐怖,一手握毛笔,一手持纸卷,上有“新年大吉”字样。
钟馗传说的缘起,见于宋代沈括《梦溪补笔谈》。据沈括讲,宋朝皇宫里曾收藏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的一幅钟馗图,画卷上有唐代人的题记,似写于开元年间。题记的内容是:
明皇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官,上不怿,因囗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措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革郭)及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囗苦顿廖,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写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迄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时,以衡石妨膳,而囗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岁。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乃告天下,悉今知委。
唐玄宗久病之中梦见了小鬼,小鬼偷了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围着宫殿跑;梦中又有一穿蓝衣者捉住小鬼,挖其眼珠,将它掰着吃。经问,回答说是武举不捷的进士,叫钟馗,发誓尽除天下妖孽。经此一梦醒来,唐玄宗的病倒好了。丹青高手吴道子依照玄宗的讲述,画出钟馗像,大得好评。唐玄宗颁有司,告天下,岁暮张挂,用一纸钟馗图祛邪魅、静妖氛。
唐玄宗是个为后世老百姓留下许多话题的帝王,附在他名下的这个钟馗捉鬼故事,自然也为一代代人所津津乐道。
最早提及钟馗的史料,大约是唐玄宗时期大臣张说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其中写道:“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轴……屏祛群厉,绩神像以无邪。”绘神像用来驱邪,指的即是钟馗。唐代刘禹锡也曾做过类似文章。可见,唐时岁末以钟馗图和历书赐给大臣,形成惯例。
辞旧迎新之际,一幅钟馗图,曾成为帝王更迭的导火索。据《新五代史》,吴越王的王位,由钱俊传子,子传孙,至钱佐,传位给弟弟——钱亻宗。钱亻宗年不满二十,少心计,宝座还未坐稳,就对旧臣宿将胡进思耍帝王威风,厉色斥责,卑侮有加。除夕时,画工献《钟馗击鬼图》,钱亻宗又借题发挥,在画卷上题了诗。胡进思看后大悟,知钱亻宗有意除掉自己,便抢先下手,囚禁钱亻宗,迎立钱亻叔为新的吴越王。这段材料,关联着帝王政治史,也是珍贵的风俗史料。钟馗既然是年画的题材,画工除夕献画,可谓应时到节。
到了宋代,沈括有记:“熙宁五年,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上令画工摹拓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由手工绘制发展到刻版印制,钟馗画需求量的增大,当是一个原因。
讲钟馗,沈括《梦溪笔谈》唐明皇之梦常被引用。该书卷六,北宋庆历年间木刻钟馗的一条材料却往往被忽略:
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且不说这木刻钟馗的精巧工艺。钟馗捕鼠,可见这位捉鬼的门神在当时所赢得的世俗性。
元代杂剧之中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民风史料,《盆儿鬼》写到新年贴门神。故事讲,沛梁扁担货郎杨国用外出做买卖,住店被店主杀害。凶手焚尸捣骨,和泥制陶,烧成尿盆,送给邻居张老汉。张老汉夜里频频使用,盆体内的鬼魂不堪其苦,吵闹鸣冤,引得老汉同其对话。张老汉得知盆地鬼是躲在自己衣襟底下进屋的,就骂门神:“好门神户尉也,你怎生把鬼放进来了,俺要你做甚么?”接著有唱词:
俺大年日将你帖起,供养了撒子荼食,指望你驱邪断祟,指望你看家守计。呸,俺将你,画的这恶支杀样势,莫不是盹睡了门神也户尉,两下里桃符定甚大腿?“做扯碎钟馗科”手捋了这应梦的钟馗!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元代习俗,贴钟馗,供门神,新年家家户户的门前景观。
《盆儿鬼》的故事接下去是,张老汉带上那盆,去包公衙门为盆儿鬼叫屈,故事编得有趣。老汉陈述,包公问盆,盆儿无声,弄得张老汉挺被动,被送出大堂。再喊冤屈,包公又问,盆仍不应声。出来后,盆儿鬼对老汉说:“不是我不过去,只被那门神户尉当着,不放过去那。”张老汉第三次喊冤,向包公道明:“只为你那门神户尉一似狠那吁将巨斧频频掐,他是一个鬼魂儿怎教他不就活惊杀。”包公听后道:“是是是,大家小户有个门神户尉。那屈死的冤魂,被他当住,所以进来不得。张千,你去区将金钱银纸来……”烧了一通纸,并念“邪魔外道当拦住,单把屈死冤魂放过来”。结果,曾经探阴山、勘蝴蝶梦的包龙图,面对陶盆,又一次实现了人鬼通话,凶手也就恶有恶报了。
门神像,民居住宅贴,官府衙门贴;元代人有时也要为门神户尉烧纸钱的。这应视为有关门神信仰习俗的材料。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元杂剧《盆儿鬼》这段有趣的细节描写,当是有所借鉴的。请看宋代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中“五郎鬼”故事:
钱塘有女巫曰四娘者,鬼凭之,目为五郎。有问休咎者,鬼作人语酬之。或问先世,验其真伪,虽千里外,酬对如响,莫不谐合。故成安王韩公兄世良尤信呢,导王令召之。巫至韩府,而五郎者不至。巫囗路不自安,乃出。后数日,偶至灵隐寺,鬼辄呼之。巫诘其曩日不应命,曰:“门神御我于外,不能达也。”
故事讲,巫婆四娘能使五郎鬼附体,为别人言说命运,预言吉闪。四娘的灵验,全靠五郎鬼暗中代她出声应付。四娘名气大起来,有王府请她去。她去了,可五郎鬼却没跟进去。四娘心里无底,一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自然无神通可显。几天后,四娘到灵隐寺,五郎鬼同她打招呼。四娘诘问韩府的事,五郎鬼说:“韩府门上的门神把我挡在大门之外,我进不去。”
不需赘言,《盆儿鬼》剧情中可见“五郎鬼”故事的影子。
仍来说钟馗。
将钟馗奉为门神的古人,讲着唐玄宗的梦,传说着梦出钟馗。然而,捉鬼吃鬼,那色彩瑰丽的梦又是如何编织的呢?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此梦由椎出——钟馗即终葵;《礼记·玉藻》“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椎就是大棒槌。顾炎武生活的时代,“今人于户上画钟馗像”。对此,他的《日知录》考证、“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如马融《广成颂》描绘的挥终葵、扬玉斧的场面。在驱疫逐鬼的大傩仪式上,以挥舞棒槌来表示象征性意义;久而久之,挥舞棒槌为大傩仪式所营构的那种气氛、所宣示的那种意义,积淀于大棒,使得大傩仪式的个体符号——椎,即终葵,具有了大傩仪式的整体意义,驱邪逐鬼有神通。顾炎武还举《魏书》的例子:“尧暄本名终葵,字辟邪”。此一例子的说明力在于,古人的名、字往往是相呼应的。
顾炎武所未言及的是,《礼记·玉藻》的一段原文还提到了“荼”——神荼郁垒四字之一。这是《礼记》讲笏的一段话:“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子也。”郑玄注解:笏分等级,天子为(王廷),义为挺然无所屈,或者也叫它大圭,“抒上终葵首。终葵首者,于抒上又广其首,方如椎头,是谓无所屈,后则恒直”。诸侯为荼,荼含有所畏在前的意思,以示对天子的敬畏。笏的形状还是如椎头,“诸侯唯天子讪焉,是以谓笏为荼”。这说明,荼的形状也是笏或棒一类。
北齐《颜氏家训·名实》记,有博学者考问诗友:“玉(王廷)杼上终葵首,当作何形?”答:“势如葵叶。”博学者讥笑之。郑注《礼记》说得明白,“方如椎头”。
可以想象,玉圭的顶端“方如椎头”,其整体不正像人形吗?天子手中的玉圭本就不同凡响,又有此“终葵首”的形状,演变为驱邪的神物,再人格化而成为神,不是很可能的吗?
诸侯的等级低于天子,笏的形状也要有别于天子,称为“荼”,比起“方如椎头”有了变化,变恒直为稍有屈,但那形状同“终葵首”也差不了许多。这“荼”也没有被浪费,神而“荼”,它成了门神之一——神荼。钟馗是大棒,神荼、郁垒也是大棒。中国人造神,就是这般有章法。
应该说,“钟馗”、“终葵”的谐音,只是呈于表面的联系纽带。“以椎逐鬼”,使椎成了灵物,这才是钟馗传说的根。
灵物崇拜进而产生对神灵的崇拜,是古人造神的方式之一,比如,原始崇拜视石为圣物,就有了后来的石敢当之说。棒槌成为钟馗,也是灵物变神灵的结果。
钟馗故事的创作,大约同古时的徘谐文体思路相似。唐代文人写徘谐体,代表作品当称韩愈的《毛颖传》。文中将兔子拟人化,多方描写,且有情节。唐玄宗梦里的钟馗故事,不妨说是对于“终葵”大棒的一种拟人化敷衍。
逐鬼之外,又讲驱魅,于是钟馗故事便添嫁妹内容,仍然借助音同。旧时舞台上搬演这一出,说是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被众鬼弄得面容丑陋,因此落第。愤愤不平的钟馗触阶而死,同乡杜平掩埋了他。钟馗有这番经历,天帝封他为驱邪斩祟将军。钟馗感念杜平埋骨之义,以妹嫁之。
嫁妹,还成为钟馗画的传统题材。清代拓本《钟馗嫁妹》(图36),钟馗妹乘辇,钟馗率众鬼送妹出嫁。小鬼或拉辇、推辇,或提灯引路,或奉一瓶插三戟表示平升三级,或为钟馗擎伞。
钟馗画的常用构图元件之一,是蝙蝠。清代《历代神仙通鉴》说,道士叶法善对唐玄宗讲,混沌初分,有黑白二蝙蝠,黑蝙蝠化为钟馗,白蝙蝠化为八仙之一张果老。这就硬是把钟馗故事挂靠到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蝙蝠化钟馗,所乐道的是“蝠”即福。画面一只蝙蝠,那画即可叫“福自天来”,可叫“降福消灾”。杨柳青传统版画的钟馗图,如《福在眼前》、《恨福来迟》等,皆绘大红蝙蝠,取意在于“洪福”。陕西凤翔传统门画《钟馗》(图37),执剑钟馗单足立地,身旁蝙蝠飞。
钟馗故事的枝枝蔓蔓,嫁妹、迎蝠,如出一辙。请看《斩鬼传》的故事。钟馗被封为驱魔之神,在奈何桥遇到一小鬼,自称本是鼹鼠,饮奈伺水生翅化为蝙蝠,最晓恶鬼藏身处,情愿当向导。《平鬼传》则说,钟馗本与神荼、郁垒一起捉鬼,后来,神荼化为蝙蝠,郁垒化为宝剑。这类续编的故事,虽可资谈助,但古人讲得更多的是嫁走了魅,迎来了福。
5.白脸秦琼和黑脸尉迟恭
明代以来,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对门神是秦琼、尉迟恭。这是两位确有其人的隋唐人物。有趣的是,《旧唐书》卷六十八只载二人传记,恰是他俩比肩——秦叔宝、尉迟敬德。在《新唐书》中,他二人的传记同在第八十九卷里。到了明代,这两位历史人物一并被吴承恩写入神魔小说《西游记》,并随着小说的家喻户晓,成为妇孺皆知的守门神,一居左一居右,双双画在门扇上。
《西游记》第十回回目“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书中说,唐太宗患病,夜梦见鬼,只觉寝宫门外鬼魅呼号,抛砖弄瓦,不得安宁。秦琼自报奋勇,与尉迟恭夜晚把守宫门,使得唐太宗睡了一夜安稳觉。一而再,再而三,两将军连站三夜岗,太宗念及他们彻夜辛苦,吩咐道:“召巧手丹青,传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书中写,以画代人,倒也顶事。
吴承恩描述秦琼、尉迟恭执金瓜钺斧,介胄整齐,写了段赞词,对后世的门神画无疑是有影响的:
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年作门神。
《说唐演义》中有秦琼、尉迟恭救驾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京剧及许多地方剧种搬演。不过,秦琼救的是李世民之父、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尉迟恭救的才是唐太宗。并且,均在两位未坐龙椅时。
京剧《临潼山》剧情,隋炀帝杨广拟夺李渊之妻,愤怒的李渊掷杯占落杨广的牙齿,辞官回太原。杨广亲自出马,装扮成强盗,在临潼山伏击李渊。危急时刻,秦琼经过此地,帮助李渊杀退杨广。这出戏又叫《秦琼救驾》。另一出《尉迟恭救驾》,又名《御果园》:李世民班师,高祖李渊封赏功臣。要封赏尉迟恭时,预谋杀害秦王李世民,以夺太子地位的建成、元吉,硬说尉迟恭救驾之功是假冒,提出在御果园重演救驾过程,并派心腹黄壮扮演对手,阴谋乘机对李世民下毒手。重新演示时,尉迟恭见黄壮心怀歹意,欲加害李世民,唱道:“黄壮假扮单雄信,真杀我主为何情?钢鞭一举追尔的命……”了结了那黄壮,再一次救护了李世民。
昔时,这两出救驾戏很受欢迎,是因为唤作秦琼、尉迟恭的门神像就贴在家家户户门板上。这两出戏,于那一对门神,是一种诠释,却又不尽然——由护帝王之驾,到守百姓之家,其间不是包含着古代的大众幽默吗?
这一对门神,传统年画分别绘为黑脸白脸。东北黑龙江的双城,1926年印行的县志记门神:
俗谓为秦琼、敬德(即尉迟恭),有分绘其像于两门上者。过年时家家购画像分贴之两门上,白面者为秦琼,黑面者为敬德,皆御盔甲、执武器,若守门者然。谓妖魔见之,则却走不敢入门云。
门神黑白脸,清代洪升《长生殿》将他们写得挺和善,有通行证便放行,并不难缠。第三十七出,杨玉环鬼魂,持着土地给的路引,来到唐宫:
呀,原来就是西宫门首了。不免进去一看。[作欲进,二门神黑白面,金甲,执鞭、简上”[立高处介]“生前英勇安天下,死后威灵护殿门。”[举鞭、简拦旦介”何方女鬼,不得擅入。[旦出路引介]奴家杨玉环,有路引在此。[门神”原来是杨娘娘。目今禄山被刺,庆绪奔逃,郭元帅扫清宫禁,只太上皇远在蜀中,新天子尚留灵武,因此大内寂无一人,宫门尽扃锁钥。娘娘请自进去,吾神回避。
这可视为清初民间门神画的写照,面色、装束、武器都写到了。
秦琼持锏,敬德握鞭,这样一对门补画,有些地方就径称“抱鞭锏”。
6.守后门的魏征
钟馗当门神,有时是要去做“后门将军”的。为什么?因为前门通常是双扇,贴配对成双的门神,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后门往往单扉,钟馗画是单幅,贴上正好。旧时北京、开封的年画印制品小幅《钟馗》,即是供贴后门的。
在后门独当一面的门神,还有一位魏征。这位名臣守后门,再让秦琼、尉迟恭守前门,唐朝的文臣武将凑成了个“门卫班”。当年,北京民间木刻《镇宅福神》,为贴单词后门的门画,画面是魏征持剑坐像。
门神魏征被称为“独坐”。《双城县志》所载门神就是唐朝三大臣,说魏征:
后门别有一神为魏征,俗称为独坐。祀门神时,即门前焚香楮焉。
魏征当上守门神,西游记故事是始作俑者。《西游记》第十回书,魏征与唐太宗下棋,盹睡中梦斩径河龙王。这可惹了祸,老龙号泣纠缠,鬼祟门外抛砖,弄得太宗皇帝夜不安枕,大病一场。秦琼、尉迟恭守宫门,后又画像贴门上。前门绝了鬼祟,后宰门又来事。太宗称,夜里后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有人便进多:“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巳。”魏征奉旨,手提宝剑,侍卫后门,一夜无事。《西游记》描写魏征守门时的打扮:
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申敢到?
将魏征比做神荼、郁垒,说成是令邪祟望而生畏的守门神了。
7.门神名单一长串
门神名单长长一串,或者确切地说,被古人选为守门之神的名字可以排成串。其中有神荼和郁垒、秦琼和尉迟恭,有钟馗、魏征,还有: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孙膑与庞涓、伍子胥与赵云、萧何与韩信、马武与姚期、关羽与关平及周仓、裴元庆与李元霸、孟良与焦赞、岳鄂王与温元帅、徐延昭与杨波,有成庆,有穆桂英……
清末著名的四川绵竹年画,以其取材的地方特色、为这串名单增阵容。据王树村《绵竹年画见闻记》,那里门神除秦琼、尉迟敬德外,尚有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十二岁作状元(民间讹传)的梁淑,有三国故事中偷渡阴平攻下绵竹的邓艾,以及《征西》里的秦英和尉迟松。
门神名单长长一串,历史人物、传说或小说人物兼而有之。他们的“门缘”,各有说法。总括观之,可见古人造神的各种思路。
燃灯道人和赵公明,《封神演义》人物。武王代纣,姜子牙帐下有个燃灯道人。峨眉山道仙赵公明则站在对立面,助商作战。山东潍县传统年画的这一对门神,依封神故事的描写,燃灯道人骑鹿,两手分别持如意、乾坤尺;赵公明骑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元宝。燃灯道人头上双凤戏日,赵公明头上双凤戏月,他二人斗法时所用定海珠、金蚊剪也表现在门神画上。当初选这对人物作门神,使冤家聚首,同守门户,真可谓超脱于恩怨纠缠之上,体现了造神者的胸怀:不论哪方神灵,尽可为我所用。孙膑与庞涓等门神“搭档”,也有此种情况。
有些人物当门神,靠原本的“知名度”,妇孺皆知是良将忠臣,是英雄好汉,画像悬门就成了门神。汉高祖刘邦打江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万代传,这二位当了门神。马武、姚期为东汉人物,他们反对篡汉的王莽,是追随刘秀的勇猛之将。裴元庆、李元霸均为《说唐演义》中人物,勇武好汉,当了守门神。孟良和焦赞则是忠义杨家将演义故事的人物,成为一对门神。孟、焦勇猛,曾去穆柯寨会穆桂英,败阵而归,可见穆桂英武艺之高强;穆桂英有心做杨家的媳妇,这才有戏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门神画,一像两图,分贴左右。四川夹江传统门神画(图38),穆桂英英姿飒爽。
三国蜀将关羽,演义小说为其远播忠勇神武之名,经宋明清历代的提倡,渐成同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被奉为关圣帝君。在旧时,关公既是忠义的楷模,又是驱邪辟恶的神灵。这样一个关帝,被我国客家人奉为门神。客家人住宅,大门二门贴门神像——关羽端坐上位,关平和周仓分立两旁。按照古代的民间信仰习俗,关羽是人神之首,是帝。让关公屈尊门神之列,不是对关帝的轻视,而是对门神的看重。
东周列国一对名人,孙膑和庞涓,同从一师学兵法,后共事魏王,庞涓嫉妒孙瞑才能过己,诬告陷害,使得孙膑惨遭膑刑。“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便有了写在竹简上的《孙膑兵法》。孙膑逃至齐国,为军师。马陵道冤家相会,孙膑复了仇。这段史事,经《孙庞演义》添枝加叶,敷演出孙膑和庞涓斗法的故事。比试高低之时,孙膑摇身变做门闩。门闩系锁门闭户的关键,也就成了孙膑与门神之间的纽带。汉中地区的门神画,孙膑骑牛,一手举令旗,一手抱拐杖,形残而神威在。而与孙膑配对的,则是骑马舞刀的庞涓。
能有令邪恶望而却步的威风,是为门神的条件;倘若再和门户有些瓜葛渊源,则充当门神话头也就更多。孙膑变门闩,是例;徐延昭抡锤打门也是例子。
徐延昭与杨波,鼓词《香莲帕》讲述明代故事:万历帝年幼,外戚李良阴谋篡位,封锁昭阳宫,众臣同皇帝隔绝。定国公徐延昭以祖传御赐铜锤击开宫门,打破隔绝。兵部侍郎杨波率兵诛李良。这一对力保大明皇帝的忠臣,双双当门神,人们看中了他们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也看中了徐延昭锤击宫门的壮举。
岳鄂三和温元帅。《集说诠真》:“门神或又作温、岳二神,想即温元帅、岳鄂三。”岳飞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溢武穆,追封鄂王。同岳飞配对贴门的温元帅,名叫温琼,明代宋濂写过《温忠靖公庙碑》,说其二十六岁举进士不第,有言:“吾生不能致君泽民,死当为泰山神,以除天下恶厉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讲,温元帅左手执玉环,右手执秩简,玉帝赐金牌一面,篆刻“无拘霄汉”字样,特准他可以出入天门朝奏。
温州民间称温元帅为“东岳爷”,也称“温忠靖王”。当地传说,唐代穷秀才温琼几经落第不灰心,寄居温州一座庙中苦读。一天,他读书深夜,听到窗外两个疫鬼的低语,一个说:“到这口井汲水的人多,就投在这口井里。”温琼得知疫鬼投毒,便守在庙门外那口井前,把头天夜里的事讲给前来挑水的人。人们不信,还笑话他:“这秀才,读书读糊涂了。”温琼见众人仍要取水,喊了声“我来以身试水!”纵身跳到井里。人们捞起时,他全身发蓝,中毒而亡。此一传说,讲到了这个东岳神为何能够驱瘟疫,以及其为何常被画为蓝面神像。在温州,一年一度的东岳庙会,“拦街福”、“迎东岳”,主题即是祈福、禳灾和驱疫。
岳鹏举正气凛然当门神,自不必赘言;以温元帅为搭档,却有些意思。传说温琼有着同钟馗相似的落第经历,发誓“除天下恶厉”,又有井前舍命破疫鬼的壮举,传说他身上还带着“无拘霄汉”的金牌,凭此出入天门无阻拦,所有这些算是具备了守门神的“素质”。然而,他能与岳飞一左一步,似应归结于他的身分——泰山之神。泰山为五岳之首。民间传说,温琼奉玉帝旨令巡察五岳,是“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东岳之“岳”,五岳之“岳”,由岳神而及岳姓,使得温元帅和岳飞发生联系,形成双“岳”门神的景观,尽管此一“岳”并非被一“岳”。同时,岳飞报国以精忠,温琼被封忠靖王,“精忠”、“忠靖”也真可为一对伯仲的。
中国门神风俗史的重要一页,是唐代前后寺庙门扇画神。这对世俗的门神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捎带提及的是,佛寺门前的哼哈二将,天王殿里的四大金刚,也都具有门神般的意义,因为他们均为护法神。
寺庙类建筑门扇上的这类绘画,至今仍存。例如,台湾鹿港龙山寺寺门彩绘一对比例巨大的门神。在台南,还有庙宇在大红色门扇上彩绘三十六神。这也属于门神画。在甘肃张掖卧佛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大佛殿,其面积高大的殿门上,龙飞凤舞的彩绘,虽已褪色模糊,但气韵犹在。如同汉代的门上画虎,这殿门画龙画凤,绝非只用做装饰。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门神信仰,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云南纳西族的立石为门神。宅门口竖立两块半米多高的石头,门左的叫“陆男神”,门右的叫“瑟女神”,这是一对门神。据东巴经典的说法,陆男神和瑟女神为夫妻,他们到人间充当门神,是受善神美利东阿普的派遣。他们的使命是人与神鬼之间的信息沟通,把神旨或鬼旨传达给人,把人意报知神鬼。这对门神,同神荼郁垒等相比,差别有三:一,立石于门侧,而非画像或贴像于门扇;二,一男一女,夫妻门神;三,充当人、神两世界的中介,以信息的传递为职责,而不是守门拒鬼邪于户外——同是置于建筑物的出入口,石门神的侧重点在于实现通联,画门神的侧重点则是阻隔。
哈尼族村落设寨门,并有在寨门口立木偶的风俗习惯。据宋恩常《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
哈尼族村落通常有两个门(勒坑),一个是前门或叫大门,是人们通行的门。一个是后门或叫小门,是抬死人的。哈尼族一年由纠玛主持立两次寨门,一次是3月,一次是9月。寨门是木头结构,在两根木柱上置横梁,横梁上画斜花纹和圆圈,并装置小鸟一对。在右侧木柱旁立木质男女裸体雕像,叫“迈古张”。木雕像用带两枝桠的木干制成。木干刻头部,两支枝桠作为腿,并在两枝桠的交叉处刻男女生殖器官。大门左侧放铁匠使用的风箱、锤子和钳子等。
在寨门的横梁上悬挂术刀,村中十岁以上的男性成员,都要悬挂一把木刀,象征驱鬼,木刀具有辟邪的意思。
没有围墙的寨门是象征性的,右门柱的“迈古张”雕像具有象征意义,门左侧的铁匠工具具有象征意义,门的横梁上挂木刀也含象征意味。
8.造神又役神:中国人的幽默
天官赐福,麻姑献寿,龙王治水,妈祖护航,古人的造神,往往含有明显的功用目的。由此,敬一方城隍、九天玉帝,礼拜财神赵公明;逢腊月二十三祭灶,请他“上天言好事”;至正月初八顺星,祈求一年的吉祥。造神礼神也役神,堪称典型的例证,是有关门神的信仰习俗。
神荼郁垒被虚构出来,他们在瑰奇的神话故事中,在奇大无比的桃树下,充当鬼怪出入口的守卫者。创造幻想世界的守门神,动机是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守门之神的慰藉——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回应:帝王的宫门前,平民的宅门上,那一对桃人能降鬼魅,只因被视为神荼、郁垒的化身;以至削刻之工减免,仅悬两块桃板,仍靠着这种认同,保持神灵,功能不减。诚然,这种造神活动,又有对于桃木的崇拜掺杂其间。晋代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一句“大傩讫,设桃梗郁儡”,透露了其中消息。后世创造钟馗,所采用的仍是此一思路。
当初的神荼郁垒,从汉画像石的图案看,如河南新郑汉画像砖(图39),人物造型圆目瘦面,双耳竖立,头生一角,长衣束腰,肩斧,应为神荼郁垒的画像。门神表情厉害,形象可怖,这折射了人们对于大自然、对于生存环境的感受,当灾害、瘟疫以及尚不能给以科学解释的风雨雷电等带来巨大的恐怖时,礼奉较为凶猛的神祗,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理的平衡。古代大傩仪式狰狞的面具,提供了这方面的说服力。
门神信仰习俗的演变,逐渐形成两大支系:武士门神和祈福门神。
武士门神,《汉书·景十三王传》:“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与这条文字史料相印证,汉代墓葬将持械人像画在门,无疑具有象征威慑的意义。北魏宁懋石室门画的武士(图40),已周身盔甲,十足的骁将气派。可与此图相印证的文字史料,有《南齐书·魏虏传》中一则记载:
万民禅位后,……宫门稍覆以屋,犹不知为重楼。并设削泥采,画金刚力士。胡俗尚水,又规划黑龙盘绕,以为厌胜。
唐代时,据佛经《根本说》寺院“大门扇画神,舒颜喜含笑,或为药叉像,执仗为防非”。这是关于门神风俗的重要材料。至北宋,请看《枫窗小读》所记:
靖康以前,对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识者谓:虎头男子,虏字;金饰,更是金虏在门也。不三数年而家户被虏,王公被其酷尤甚。
靖康二年,北方金国的军队南侵,俘宋二帝,导致北宋的灭亡。《枫窗小记》将此前汴京城里流行的门神图样视为征兆,所谓“金虏在门”云云。其所记门神样式本身,是一条珍贵的史料。
《东京梦华录》记,宋朝宫中,除夕由镇殿将军衣甲胄,扮门神,参加宫禁中的驱傩仪式。由人装扮的角色还有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门神同浩浩荡荡的驱祟大军,将祟驱到南薰门外去。
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有“等身门神”。而清嘉庆年间高六尺的巨幅门神画,有实物保留下来。
“吉日来到贵府门,贵府门上有门神,头戴金盔身披甲,金铜神钺斩邪恶。”旧时甘肃天水一带,正月里艺人走街串巷的唱词。近世的武士门神,包括题为神荼郁垒的画像,大多以甲胄兵器显示威武,构图追求“可悦性”,而非“可惧性”,或为镇殿将军造型,或如戏出人物模样:即便画为横眉立目,也憨态莽气可人。
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绘《岁朝吉庆》以元旦贺岁为题材,在一幅图画中表现了一户人家门外有人下马投刺,院子里主客相拜,正房内饮屠苏酒的情形。值得珍贵的是,其宅院大门上贴武士门神,院内房屋的两扇隔扇门上贴有一对双手持笏的文官门神。这为研究门神的演变与沿革,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官门神,当是后世的祈福门神的先声。
至于祈福门神画,更以喜气吉祥为风格。诸如:天官赐福、如意状元、五子登科、和合二仙、招财童子、福寿童子、刘海戏蟾……严格地讲,已非原本意义上的门神,所以有些也称为门童画。
以守门驱邪为“本职”者,有些也担负起祈福的“兼职”。山东平度“恨福来迟”门神画,持剑的守门神左右相对,分别指着一只蝙蝠,蝠即福,让它进门来。清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春节习俗:
贴门神,或冠冕,或将军,或钟馗,其像皆有寓意,如“事事如意”,“必定如意”,“加官进禄”,“喜上眉梢(梢)”,“恨福来迟”。不画像者,以红纸书“神荼”“郁垒”代之。
北方的商家,新年门上贴利市仙官像,这是生意获利之神。利市,《周易·说卦》巽“为近利,市三倍”。利市仙官像贴门,大约是专管开市大吉,不司驱邪逐鬼的。
门神祈福,同样是社会心理的折射。文明的发展,对于生存环境恐惧感的减少,生存的渴望已不是头等重要的命题,人们的关注点移向生活的质量,即对幸福的期望。于是,门神画上叠加了祈福祝吉的符号。
请神来守门也好,来祈福也罢,人们回报以何?
元杂剧《盆儿鬼》描写,张老汉埋怨门神不尽职,说道:“俺大年日将你贴起,供养了撒子荼食”;官衙里,为了让门神通融通融,包公吩咐“金纸银钱”一通烧。此剧故事以宋代为背景,所反映的礼奉门神的习俗,虽难断定就是宋时民俗,但将其视为元代民俗的反映,当是不错的。
烧门神纸的风俗延续至近代,敬神的气氛渐淡。清代道光年间《黄安县志》:正月“初三日,祭门焚楮,谓之‘烧门神纸’”。这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祭神,倒更像年俗的落幕典礼——老话讲“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从此商开市,士入学,人们开始由浓浓的年味儿里走出,走入新一年的奔忙。
清代袁枚的志怪小说《子不语·误学武松》说,“古礼门为五祀之一,今礼久不行”,以至见杭州一户姓马的人家“祭门神甚敬”,竟要问:“君家独行之,何也?”原来,马家主人看《水浒》入迷,学武松,杀了犯***的嫂子。女鬼找上门来理论:“吾夫杀我可也,汝为小叔,不当杀我。”只是被“门神呵禁”,进不得大门,在门前对醉归的奴仆言明缘由,发泄了一通。这段故事,由“祭门神甚敬”的个别例子,反衬出清代时民间的门神之祀已普遍淡化。
清代《燕京岁时记》也提醒人们注意这一情况:“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也。但谓门神可矣,夫门为五祭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把之,失其旨矣。”虽称为神,却不郑重其事地祭之,因此才有人为门神鸣不平。
有时,那“神之”也要打折扣的。清代石成金撰《笑得好》有则小故事讽刺“心毒貌慈”者:
一人买门神,误买道人画,贴在门上,妻问曰:“门神原是持刀执斧,鬼才惧怕,这忠厚相貌,贴他何用?”夫曰:“再莫说起,如今外貌忠厚的,他行出事来,更毒更狠。”
虽只是笑话一段,但在那买门神画的随意性中,却透露着一种轻慢。乾隆年间《笑林广记》中笑话《白伺候》,从正面反映了这种心态:
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如何做人门客,早晚伺候,受此辛苦?”门神曰:“出于无奈耳。”曰:“然则有饭吃否?”答:“若要他饭吃时,又不要我上门了。”
造神又役神,门神可说是廉价的门户守卫者。明代冯梦龙辑集刊刻的《山歌》中有一首《门神》,系“君心忒忍,恋新人浑望旧人”的怨词,却围绕新旧门神画做文章,全用门神口气。摘录如下:
记得去年大年三十夜,捉我千刷万刷,刷得我心悦诚服。千嘱万嘱,嘱得我一板个正经。我虽然日你糊口之计,你也敬得我介如神。我只望替你同家日活,撑立个门庭。……并弗容介个闲神野鬼,上你搭个大门。……冉阝间贴得筋疲力尽,磨得我头鬓蓬尘,弗上一年个光景,只思量别恋个新人。……遇着个个残冬腊月,一刻也弗容我留停。你拿个冷水来泼我个身上,我还道是你取笑;拿个筅帚来支我,我也只弗做声。……我吃你刮又刮得个测赖,铲又铲得介尽情。
除夕贴门神,如何贴,说到了;如何清除贴了一年的旧画,也说到了。除旧布新,过年的节目,换门神是一项。喜新弃旧的哀怨,那是关于爱情的借题发挥,不必管它。贴上对门神画,撑立门庭,闲神野鬼难进门,获得一年的心理慰藉,这能说不值得吗?
《淮阳乡村风土记》载民间歇后语:“门神里边卷灶爷——话(画)中有话(画)”。侯宝林的相声说,老太太过年买灶王爷神马,讳言“买”,要叫“请”;可是问价时,老太太嫌贵,竟连声说不值!和灶神像一起,门神画花几个铜子即可买来,连“糖瓜”也不必供奉,贴在门板上,四季把门。这,难道不是表现出造神者的一种幽默吗?
诚然,门闩不可废,门锁还要用;但是,如歌剧《白毛女》所唱:“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门神带来心理的慰藉,烘托新年喜气,美化门户,一幅门神画从内容到形式,奉献给人们的还少吗?
山东潍坊杨家埠,为我国清代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旧时,那里有专营门神画的门神店。民谣唱:“专做门神店,当了颜色贩,年年刻新版,必定客来办。”品种专营、年年刻版,可见印量销量之大;“当了颜色贩”的自嘲,反映了门神画设色浓艳,用以点缀新年的特点。
与艳彩门神形成对照,四川绵竹传统木版年画有种“素门神”,即只勾墨线不加敷彩的门神画。偷工减料吗?否。这是为服丧人家预备的。
门神又是随葬品。《明史·礼志》载:“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门神一对,不是绘画是木雕。
门神不仅把门,不仅驱邪纳福,民间还编出门神解危救难的故事。河北获鹿一带贴关羽门神,伴以传说,一户人家孤儿寡母,欠地主债,儿子外出打工,准备腊月时回家还债,好过年关。年三十,债主逼得紧,儿子却因迷路,迟迟不归,老大娘被逼要上吊。儿子迷失方向正着急,一红脸将军骑大红马自天而降,把他拉上马,腾云驾雾转瞬到家。敲开门,回头再看时,将军和马都不见。儿对娘讲了自己的经历,老大娘对着门神就拜。拜过再看,门神画上,关羽骑的那匹大红马还在淌汗珠呢。这门神,为助人,一时“脱岗”,做了本职以外的事。当然,救人危难,也是保人平安。
造神又役神,中国老百姓的幽默,还表现在对门神的“分工”。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一对,因赵公明是财神,二门神去守库房,取意自然在于财宝盈库。孟良和焦赞,根据杨家将故事,焦赞曾辽营盗马,京剧则有《孟良盗马》剧目,由此,这对门神常贴于牛棚马厩。山东潍县的《打猪鬼》,又称“栏门判”,是贴于猪圈门上的。你道画的是谁?民间钟馗、判官不分,“栏门判”即大名鼎鼎的钟馗,他被派去为猪消灾驱瘟。
马圈门上贴《庇马瘟》(图41),见于陕西凤阳一带。这令人想到《西游记》孙悟空,他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为天宫饲养天马。古代民间传说,猴子能避马瘟。“庇马瘟”、“弼马温”皆取此意。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十二地支中,午为阳的极盛,为火;申、子、辰依次表示水发生、旺盛和衰微的过程。因此,申可以制约午,申属猴,午属马,猴子可以避马瘟。贴上一幅猴子图,不妨说是请“齐天大圣”来守马厩。
就说门神的“主力阵容”——秦琼和尉迟恭,做为历史人物,他们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英姿勃勃,绘像挂在凌烟阁;做了门神,也是因为传说他们曾为皇帝站门岗。一身镇殿将军的盔甲披挂,却来给个民百姓把门,是二将军屈尊了,还是老百姓升格了?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僭越是罪过。然而,在有关门神的民俗信仰之中,子民们却同皇帝来了一回小小的“平等”。你使得,我也使得,可算是一种幽默吧。
9.门神诗文戏曲
有关门神的文学故事,前文已多有涉及。文学是一面镜子,它的折射,使门神这一文化现象益发绚丽多彩。
明代博学才子视允明,号枝山,曾赞门神。据清代《坚瓠癸集》,祝枝山去拜客,茶罢叙礼而退。人家送到门口,祝枝山见门神画得精彩,一个劲地称赞,并应主人的请求,留下一首《门神赞》:
手持板斧面朝天,随你新鲜中一年。
厉鬼邪魔俱敛迹,岂容小丑倚门边。
“新鲜中一年”,与清翰林院编修蒋士铨《门神》“面目随年改”,都是一年一度贴门神的风俗写照。蒋士铨诗如下:
倚傍谁何宅,张施将相形。
尊疑封户牖,贵比列丹表。
面日随年改,精魂入夜灵。
穿窬岂公惧,聊托壮门庭。
清代不少文人写有门神诗。清代戴璐《藤阴杂记》说:“新年倒贴门神,查他山、唐实君全传诵已久。近赵瓯北翼作,更欲突过前人。”赵翼有一组门神诗,其中一首:
漫嗤两脚踏空虚,身已离尘迹自疏。
甘宁仓琅监锁钥,肯随朱履上堂除。
无言似厌人投刺,含笑应羞客曳裙。
暮夜金来君莫受,防他冷眼伺门间。
“甘守仓琅”,仓琅即《汉书》“木门仓琅根”所说的门上铺首。诗中说,门神与金铺为伴,司“监锁钥”之职,掌管门禁出入。另一首写辟邪:
剑笏森森谨护呵,东西相向伊谁何?
满身锦绣形空好,一纸功名价几多。
辟鬼漫同钟进士,序神还让寇阎罗。
欲稽故实惭荒陋,或仿黄金四日傩。
剑笏森森,把剑武门神,持笏文门神。东西相向,人家门户多坐南朝北,门扇上相向而立两门神,一向东,一向西。满身锦绣,另外还该有铠甲,为什么说是“形空好”呢?因为说到底,不过“一纸功名”——纸上画像而已。至于门神的典故,末一句“或仿黄金四目傩”,赵翼假设:门神大约是模仿汉代岁末宫中逐疫大傩仪式里的首要角色——方相氏。《后汉书》记:“方相氏黄金四目”。
古代小说中以门神为主角的篇什,见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篇名《鹰虎神》。篇中描写,济南府东岳庙“大门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故事讲,一个小偷潜入道士寝室,盗钱三百,逃出城。刚要上山,“见一巨丈夫,自山上来,左臂苍鹰”,面铜青色,依稀似庙门中所见者。这正是东岳庙鹰虎神之一。小偷先自蹲伏战栗了,神喝问:“盗钱安往?”故事的结尾,小偷乖乖地把三百钱送回东岳庙,跪在那里认错。蒲松龄笔下的鹰虎神,就是东岳庙的门神。其形象,具有威慑力。他离开“门岗”,去堵截偷盗者。天下作贼的人读此,该三思吧。
舞台上表演门神故事,元杂剧《盆儿鬼》不仅表现“大年日将你(门神)贴起”的风俗,还编出包公让手下人给门神烧纸,以换取门神通融合作的情节。清代《长生殿》描写唐宫里一对黑白门神,同情杨贵妃的鬼魂,为其放行。这些前已述及。
明代文人茅维字孝若,曾写过一出短剧《闸门神》。清代焦循《剧说》载,“《闹门神》杂剧,为茅僧坛孝若撰,谓除夕夜新门神到任,旧门神不让,相争也”。此剧开场,扮新门神者与扮桃符神者一同上场:“自家是太平巷第一家新门神,明年该轮俺把门管事。只今小年夜,满巷灯火爆竹,好不热闹,桃符神,你跟咱到任去来。”新门神洋洋得意:“谁将俺画张纸装的五彩?冷面皮意气雄赳,竖剑眉阔口髹囗;手擎著加冠进爵,刀斧彭排。奇哉,刚买就遍街人惊骇。尽道俺,庞儿古怪,满腹精神,倜傥胸怀。桃符神,你去瞧来,怎那旧门神见俺,只佯不睬,并不见他抬身哩。”踌躇满志的新门神上任来了,却不见旧门神挪动。于是,描写新门神眼里的旧门神:“那戴头盔将军忒呆呆,你几年上都剥落了颜色,甚滋味全无退悔?”旧门神出场了:“俺把门管事六七年,这门内人那个不威惧我。他是何等人物,怎便一朝思抢夺俺座头?他不见俺雪白髭须,都为数年把门辛苦……”相持不下,新门神令桃符去请宅内的钟馗出来评判。钟馗出来劝旧门神:“小年夜,少不得新旧交代,只俺把守门内,也早晚望着替身哩。”随后,宅内的紫姑神、灶神,门外的和合神,都劝不动旧门神。九天门监察使来此:“这太平巷怎的秽气薰蒸?呀,元来是那第一家旧门神作祟这方,又不肯让那新门神管事,且不究他贪位慕禄的心肠,只看他吃粮不管事,怎弄得那家门面,直恁破。”旧门神被贬沙门岛。
另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似为明初宫廷教坊剧,收入《孤本元明杂剧》,作者阙名。此剧第四折,钟馗被封为“天下都判官领袖”,福、禄、寿神,土地、灶、井、厨、门、户神,三阳真君,青黄赤白黑五方小鬼,有一番同台热闹的场面。门神的台词:“俺门神户尉,职掌左右门庭,年年喜遇正旦,岁岁庆贺新正。今日太平之年,俺见三阳真君去来。”此剧主角是钟馗。
以钟馗为主角的门神戏,还有《钟馗嫁妹》。后者更见性格。钟馗降鬼是高手,却偏好役小鬼为奴仆。朝夕相处,很难总是正气凛然的模样。小鬼也就敢灌醉他,戏弄他,与他没大没小。或许正因为此,人家门旁一左一有的“岗位”,让秦琼和尉迟恭占据了,钟馗被派去守后门。
明传奇《钵中莲》,存万历年间抄本。该剧第九出《神哄》,小生扮门丞,执单鞭;老旦扮户尉,执单锏;净扮“后门钟馗”,执宝剑象笏。这三个门神角色,同井泉童子、东厨司命、瓦将军、土地爷同台,演出了一场闹剧。门丞户尉的台词是:“从来启闭招仁惠”。钟馗台上说:“论起来,拿捉僵尸,是俺的本等;中是还有一讲,我职守后门,不管你园中之事。不瞒你说,我自从端午消受了他几个粽子,直到如今,饿得来有气无力,干不得什么事来。另求高明!”明代时钟馗的角色定位,由这一番表白和盘托出。做为门神,钟馗守的是后门;同时,至迟宋代始,钟馗又成为端午节的岁时之神。
比起门神来,古今文人画钟馗者更多些。这些钟馗形象要比神荼郁垒丰富,并非只是在那里持械站岗。画幅上的题诗因此丰富多样,胜出题咏神荼郁垒的诗篇。明代朱见深画钟馗手持如意,携一小鬼,小鬼双手举盘子,盘内有柏叶与柿子,以寓百事如意。其上题诗:“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辟邪似已让位于祈祥。
清代罗聘画醉钟馗,题诗:“一梦荒唐事有无,吴生粉本几临摹,纷纷画手多新样,义道先生是酒徒。一醉何缘竟若斯,妄占姑亦妄听之。多应忽忆开元事,囗囗还如未第时。艾绿榴红五月天,沉酣正好卧花前……”宋代起,钟馗成为端午节的应时门神。而这位画家偏要调侃一番,说此时正是钟馗醉酒不醒的时节。清代另一位画家高其佩,指画钟馗的题诗也开玩笑:“花妍野冢中,草鸣昏月下,若但醒眼看,非善除妖者。”对钟馗能否捉鬼,甚至提出了质疑。这大约是借题发挥,意在言外。
钟馗成了各种漫想的载体。清代钱慧安画钟馗骑驴图,题诗:“终南进士学宏深,呼鬼随行担剑琴,因是无人听古调,跨驴何处觅知音。”醉酒的钟馗此次换了形象,一副儒雅模样。清任伯年朱色钟馗,题诗:“少小名惊翰墨场,读书无用且佯狂。我今欲借先生剑,地黑天昏一吐光。”则是画家在直抒胸怀了。
10.中外门神比较:以古罗马为对象
古中国和古罗马都创造了门神。中外门神具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之处,将两者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认识门神本身,还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体悟两种文化的异同。
这两种门神均源于神话。古罗马的门神叫雅努斯。中国古人的造神则开列出门神名单一长串: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等等,不下三一十位。
雅努斯本是司光明的太阳神。罗马神话讲,雅努斯掌管天宫之门,朝启暮闭,大地有了昼夜嬗递。雅努斯由大国之神而降临人世间,成为主管建筑物出入口的神。
中国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记录了天国守门神——开明兽的故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开明兽“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这个把守天门的神,还管理着大国里的时序岁次。
中国古人认为自己的门户选门神,并没有选中开明兽,而是选择了神话里立在度朔山鬼门处的神荼和郁垒——守鬼门的一对神。而实际上,这一对门神兄弟,原本来自驱傩逐鬼时所用的大棒。取神荼郁垒而合开明兽,应该说是一种反映了民族心理的抉择。
关于神荼和郁垒,神话讲述他们的身世,说是沧海之中,度朔之山,山上校于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枝间东北为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处所。神荼和郁垒守在那里,见有恶害之冤,捆绑了喂虎。守鬼门的二神人,被人们奉为守卫门户的神灵。
区别在两个关于门神的本源神话中已见。雅努斯是掌管昼夜交替的光明神,神荼和郁垒是“主阅领万鬼”的治鬼之神。以当年的知识水平,将日出日落带来的白昼黑夜的转换,想象为天门开闭所致,这是今人容易理解的。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神荼、郁垒的神话,根据晋代《玄中记》所载,树冠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下是那二神,树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这也将昼夜黑白纳入门神故事之中。晋代以来,门上画鸡,其民俗意义同于人物门神,也是门神的一种形式。这里要说的是,神荼和郁垒成为门神,其民俗意义主要在于御凶驱鬼辟邪。雅努斯当门神,似乎并未被赋予这方面的功用。他是门神,但却似乎未被赋予守卫门禁、以避鬼祟的神威,或曰“岗位责任”。
雅努斯与“一’紧密相关,拉丁文1月份的称谓来自雅努斯,月份的开头几天是向他致祭的日子,他被认为是一切开端之神。雅努斯能够成为门神,这“开端”的意蕴联系着造神者的思路。出门是一种趋向、一种过程的起始,入门也是一种趋向、一种过程的起始。最著名的雅努斯神庙在罗马集议广场,神庙有两个以侧墙联结的拱门。门的开闭具有象征意义,和平时期紧闭庙门,战争时期庙门敞开,部队出征要通过这两个拱门。其取意,大概着眼于出师的“大吉”,着眼于万里征战走好第一步。
表示开启的含义,雅努斯一手拿着手杖,一手拿着钥匙。神荼和郁垒就不同了,神话故事中这二神人手执苇索,用以缚鬼。后来,这二位门神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披坚执锐,周身销甲,手持兵器。手中家伙不同,原因在于中外两种门神的功能个同,前者表示开启、启动,后者表示拒邪恶于大门之外。
中国古代都城特定的某一城门,如北京的德胜门,是三师出征的出师之门。此外,还有举行凯旋典礼的城门。然而,却没有像雅努斯那样的门神。
雅努斯作为门神,看起来不大安分于“岗位”。他要祝福远征的将士,也要保佑出行的人们,他兼做道路和旅行者的保护神;这尚不够,雅努斯又被航海者奉为保护神。总之,他在门的位置,为启程者壮行色,之后,再沿途“护送”,保平安。他的“职权范围”在门前,但又不局限于此。
中国的门神,有些本是采自征战疆场的武将,诸如秦琼、尉迟恭、岳飞、关羽、韩信、赵云等,他们勇猛善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被请上门扇户扉当门神,仅仅是镇殿将军的角色,看家护院而已。他们活跃于军旅的“本色故事”,只是当门神的入选资格。人们画他的像贴门,仅指望借助他战功赫赫的“过去”,来守门,“大鬼小鬼进不来”,所保者,住的平安,并没有顾及行的平安。这或许是造神的人们心理的折射,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
中国老百姓让门神户尉站岗,所赋职责原本是御凶驱鬼辟邪。这是在大自然和社会面前,面对瘟疫天灾、战乱动荡,人们所采取的轩昂状的或蜷缩状的自卫。神荼、郁垒之不同于雅努斯,他们是闭门自守的符号,而非步出门户进取远方的符号——大约因此,神荼和郁垒的形象贴在门扇上,打开门他们便被掩在门后了;而雅努斯的形象则被雕在拱门之上,门开门闭,他居高眺望着远行的人。
如果说,做为门神的雅努斯又做道路神、航海神,是民间信仰习俗的一种符号迭加的话,神荼和郁垒做门神,也承载了一种习俗符号的迭加,这便是:祈福。门户的护卫神,复为祈福的神。这祈福所着眼的,仍是大门之内,是居家的满门福寿禄,至于为这福,是风尘仆仆外出经营还是千里万里地去寻取,就与门神无涉了。
雅努斯为两面神形象,他有两副面孔。这是时间意义上两面,一面看着过去,一面看着未来。据说他还被古人雕为四面脸孔。这令人联想到中国一个古老的说法:“黄帝四面”。东西南北中,黄帝居中而治,四副脸孔正好观四方。此为空间上的意义。
中国的门神往往成双成对,且是固定的搭档。古罗马文化创造的门神却仅一位。中国的门神画在贴在两扇门板上,门扇成双,门神自然成对;雅努斯不以门扇为岗位,也就不必比肩结对了。这可以是一种解释。然而,这单双的差异之中,是否包含着审美的差异呢?比如,华夏文明更讲究形式的对称。
门神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它们的不同含蕴。不能仅仅通过以上粗略的比较,就得出此一种文化是较具开拓性的文化,彼一种文化是稍逊开拓性的文化。只能说,门神的差异为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方面的材料。
同时,做为两种文化的产物,两种门神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说到底,这个它和那个它,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承载着人的期望——平安和幸福。尽管昔日有西风东渐,如今有文化交流,但是对于一代代中国人来说,门神还是自家的好。值新春到来之际,若要在门扇上重温古老的风俗,总把神荼郁垒或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