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始得西山宴游记
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大意:
(一)自“自余为僇人”至“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记叙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二)自“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至“皆在衽席之下”
记叙余始得西山之因。
(三)自“其高下之势”至“而不知其所穷”
描写西山之怪特。
(四)自“引觞满酌”至“故为之文以志”
抒写宴游西山之乐。
(五)“是岁元和四年也”句
记叙始游之年。主旨:(藉西山之怪特)抒写一种伟大的人格。(篇外)文体:记叙文。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大意:
(一)自“自余为僇人”至“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记叙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二)自“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至“皆在衽席之下”
记叙余始得西山之因。
(三)自“其高下之势”至“而不知其所穷”
描写西山之怪特。
(四)自“引觞满酌”至“故为之文以志”
抒写宴游西山之乐。
(五)“是岁元和四年也”句
记叙始游之年。主旨:(藉西山之怪特)抒写一种伟大的人格。(篇外)文体: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