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秋声赋
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秋声赋
原文: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抈,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大意:
(一)自“欧阳子方夜读书”至“声在树间”
记叙欧阳子(作者)夜读闻声(命童子出视)。
(二)自“余曰”至“物过盛而当杀”
抒写秋声所带给人的感受(凄切奋发、摧败零落、肃杀伤戮)。
(三)自“嗟夫”至“亦何恨乎秋声”
说明百忧与万事为戕贼人之身心者。
(四)自“童子莫对”至“如助余之叹息”
(藉童子不闻秋声)感叹年华老去、世事多艰。主旨:抒写年华老去、世事多艰的感叹。(篇末(三)(四))文体:形式为韵文(赋,散赋);内容为抒情文。
原文: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抈,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大意:
(一)自“欧阳子方夜读书”至“声在树间”
记叙欧阳子(作者)夜读闻声(命童子出视)。
(二)自“余曰”至“物过盛而当杀”
抒写秋声所带给人的感受(凄切奋发、摧败零落、肃杀伤戮)。
(三)自“嗟夫”至“亦何恨乎秋声”
说明百忧与万事为戕贼人之身心者。
(四)自“童子莫对”至“如助余之叹息”
(藉童子不闻秋声)感叹年华老去、世事多艰。主旨:抒写年华老去、世事多艰的感叹。(篇末(三)(四))文体:形式为韵文(赋,散赋);内容为抒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