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研究会
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同学一首别子固
辑注类 -> 古文观止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原文: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夫安驱徐行,(车蔺)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大意:

   (一)自“江之南有贤人焉”至“予慕而友之”

  说明子固与正之皆吾友也。

   (二)自“二贤人者”至“其相似也适然”

  说明吾与吾友皆学圣人。

   (三)自“予在淮南”至“正之盖亦尝云尔”

  说明贤者所言述率皆相类。

   (四)自“夫安驱徐行(车蔺)中庸之庭”至“辅而进之其可也”

  说明追随贤者,终将步入中庸之庭。

   (五)自“噫!官有守”至“且相慰云”

  说明作“同学”一首之用意(在相警相慰)。主旨:说明同学朋友宜相警相慰以进中庸之庭。(篇末(四)(五))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赠序);内容为论说文。


Top  返回